. .
- .jz*
长武县中学病媒生物防制监测
一、目的
准确地掌握蚊、蝇、蟑螂和鼠等病媒生物种群密度及其消长规律,为病媒疾病的流行病学分析和控制蚊、蝇、蟑螂和鼠等病媒生物的危害提供依据。
二、内容与方法
(一〕鼠密度监测
学校垃圾台、食堂设监测点。
每月中旬监测一次,雨天顺延。
采用夹夜法。统一选用中型钢板夹,以生花生米为诱饵,晚放晨收。室内按每15m2布夹1只,超过100m2的房间沿墙根每5m布夹1只。特殊行业各类房间(厨房、库房)都应兼顾。室外直线布夹,每5m布夹1只。三个类型监测点每月室内外分别布放100个有效夹〔夜〕。监测前做好宣传、告知,防止误伤儿童和动物。
捕获鼠类后,进展鼠种鉴定,用"鼠密度监测记录表"记录鼠种、性别、体重,并记录布夹总数、回收夹总数、无效夹总数、捕获鼠数等。
鼠密度〔捕鼠率〕〔%〕=捕鼠总数〔只〕/有效夹总数〔只〕×100%;
有效夹数=布夹数-无效夹数。
. .
- .jz*
上列公式中,捕鼠总数是指鼠夹捕获鼠类的数量总和,鼠夹上夹有鼠头或大片鼠皮那么定为捕到鼠,记入捕鼠总数。假设已击发的鼠夹上有鼠毛、鼠尾、鼠爪,该夹计入有效夹总数,定为未捕到鼠。无效夹是指丧失或不明原因击发的鼠夹。
(二)蚊密度监测
学生公寓楼、水房附近。
每月监测二次,两次的监测间隔不得少于15天,风雨天气〔风力五级以上〕
顺延。
采用诱蚊灯法。每处布放诱蚊灯1个,监测时间从当地日落20分钟后开场,诱集6小时以上,第二天,将集蚊盒从诱蚊灯中取出,对捕获蚊虫进展种类鉴定、计数,并分别将每盏灯每晚的监测结果填入"成蚊诱蚊灯监测记录表",并记录当时主要气象数据〔气温,湿度,风力〕。
成蚊密度(只/小时)=捕获蚊虫数/〔捕蚊时间×灯数〕
(三) 蝇密度监测
学校效劳中心。
病媒生物防制监测资料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