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 2011-2015 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 是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韩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 依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关于制定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纲要》确立了未来五年韩城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 集中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施政方针和决策意图,是全市“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一、发展基础与环境(一) “十一五”取得的主要成就“十一五”是我市经济增速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结构调整成效最为显着的时期。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结构调整、项目建设、环境治理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进程, 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综合实力显着增强。经济总量大幅跃升, 生产总值连续四年以超过 20 亿元的速度递增, 年均增长 % ; 2010 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 145 亿元,是 2005 年的 倍; 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超过 1 亿元, 2010 年达到 亿元,是 2005 年的 倍。实施重点建设项目 150 个,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289 亿元,是“十五”期间的 3倍。招商引资成效显着, 五年累计引进资金 65 亿元,成为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市域经济实力显着增强,连续四年位居“陕西十强”县市,连续七年入围“西部百强”。——工业经济上档升级。以产业升级为主线,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以园区建设为载体,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建成龙钢 600 万吨钢铁、大唐二电二期 120 万千瓦发电、阳山庄 200 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等重大项目 30 个。循环经济进一步壮大,建成 100 万吨矿渣超细粉、 20 万吨煤焦油深加工等循环利用项目 20 多个,形成了 8 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园区建设快速推进, 高水平编制园区总体发展规划,建成龙门 330KV 变电站,完成龙门工业园“三横四纵一环线”工程, 龙门工业园跻身省级重点工业示范园区。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 98个, 钢铁、煤炭、焦炭、水泥、电力生产能力分别达到 600 万吨、 700 万吨、 500 万吨、 200 万吨、 270 万千瓦。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 330 亿元,是 2005 年的 3 倍,成为陕西最大的钢铁基地和重要的煤化工基地。——新农村建设成效显着。坚持以“一村一品”为载体,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椒、果、菜、畜”四大主导产业进一步壮大。花椒栽植面积突破 40 万亩, 产量达到 1800 万公斤, 花椒芽菜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 畜牧业得到较快发展, 新增适度规模养殖户 900 余户, 成为继花椒之后的第二大增收产业;建成 4000 亩设施蔬菜基地、 2000 亩苗木花卉基地;农业龙头企业从无到有, 规模以上企业达到 25户。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新修通村公路 960 公里, 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水泥路目标。建成 5 个乡镇文化站、 195 个村级文化室和 128 个村级活动场所, 硬化巷道 120 公里, 新建户用沼气池 7100 口, 解决了 52 个行政村 7 万多人的饮水安全, 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城镇建设快速推进。以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目标,着力改善城镇基础设施条件。投资 亿元实施景观大道工程,改造、新建城市主次干道 8条 16 公里,中心城区道路改造基本结束,形成了“八纵六横”的城市路网;新建新城五小、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一批文化教育项目, 实施城市污水、垃圾、煤层气利用工程, 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建成盛世阳光、阳山庄家具广场等大型商贸市场 20 多家,引进民生家乐、苏宁电器、肯德基等连锁知名企业,城市品味得到较大提升。房地产业快速发展,五年完成投资 15 亿元,开发面积达 127 万平方米,建成世纪花园等大型住宅小区。到 2010 年底, 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 18 平方公里, 城镇化率由 45% 提高到 51% 。投资 亿元, 实施 108 国道北段改造工程, 首开全省国道二改一先河。完成 304 省道、上芝战备路、居河防洪坝、病险水库改造等重点工程 45 项,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日趋改善。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污染治理与节能减排工作。关停小洗煤、小砖厂、小灰厂和小石厂 64 个,实施减排项目 81 个。五年累计淘汰焦炭、钢铁、水泥、造纸等落后产能 873 万吨, 累
韩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