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中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散文风格朴素缜密、清新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检查预习:
闰
(rùn)
纤
(xiān)
船棹
(zhào)
煤屑
(xiè)
裾
(jū)
媛
腰
(yuàn)
女
袅娜
(niǎo nuó)
鹢
(yì)
首
踱
(duó)
颤
(chàn)
动
脉脉
(mò mò)
蓊蓊
(wěng wěng)
郁郁
●
●
●
●
●
●
●
●
●
●
●
●
●
●
●
理清思路:
分别找出文中表示行踪的语句和描写心理感受的语句,说说作者的情绪随着景物的转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全文以这句话为情感起点,随着作者的行踪,景物的变化,他的心绪也微波起伏:
听蛙声蝉鸣,发出“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感慨——惦念江南,欲超脱而不可得。“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不得不回到现实
“心里颇不宁静”——忧愁情绪
“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外一个世界”——超然物外,在荷塘月色的美景中,有淡淡的喜悦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不满于现实
“不觉已是自己门前”——从遐想回到现实,恍若一梦
作者用什么样的语言描绘了哪些画面?
(找出原文语句)
田 田 荷 叶
像 亭 亭 的 舞 女 的 裙
修辞方式:
比 喻
明珠
星星
美人
修辞方式:
比喻
拟人
微风过处……
荷 香
荷 波
流 水
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活动、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通感:
示例:古诗“风来花底鸟语香”(将听觉转换为嗅觉);“鸟抛软语丸丸落”(将听觉转换为视觉)
文中还有哪些语句属于通感?
荷塘月色(唐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