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荀鹤(846 ~ 904) , 唐代诗人, 字彦之, 号九华山人, 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出身寒微。曾数次上长安应考, 不第还山。当黄巢起义军席卷山东、河南一带时, 他又从长安回家。从此“一入烟萝十五年”(《乱后出山逢高员外》), 过着“文章甘世薄, 耕种喜山肥”(《乱后山中作》)的生活。后游大梁(今河南开封) ,献《时世行》 10首于朱温, 希望他省徭役, 薄赋敛, 不合温意。他旅寄僧寺中, 朱温部下敬翔, 劝说他“稍削古风, 即可进身”, 因此上颂德诗三十章取悦于温。温为他送名礼部, 得中大顺二年(891) 第八名进士(《鉴诫录》)。得第后次年, 因政局动乱, 复还旧山, 田頵在宣州, 很重视他, 用为从事。天复三年(903) , 田頵起兵叛杨行密, 派他到大梁与朱温联络。田頵败死, 朱温表荐他, 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 患重疾, 旬日而卒。其诗语言通俗、风格清新, 后人称“杜荀鹤体”。部分作品反映唐末军阀混战局面下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悲惨遭遇,当时较突出,宫词也很有名。荀鹤才华横溢, 仕途坦坷, 终未酬志, 而在诗坛却享有盛名, 自成一家, 善长于宫词。因长期置身于九华山怀抱, 吟咏九华山面貌的诗篇甚多, 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客居他乡写的《秋日怀九华旧居》流露出弃官归隐九华的心情和身在异地恋乡之苦。在《自江西归九华有感》、《题所居村舍》和《山中寡妇》等诗篇中揭露了社会政治昏暗, 酷吏残忍、军阀混战, 民不聊生, 反映了人民的疾苦与呼声, 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杜荀鹤是晚唐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提倡诗歌要继承风雅传统, 反对浮华, 其诗作平易自然, 朴实质明畅, 清新秀逸。著有《唐风集》(十卷) ,其中三卷收录于《全唐诗》。晚唐诗人杜荀鹤曾写过一首哲理诗《泾溪》: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这首诗的意思是说, 船到险处, 船家心存警惕, 严防意外, 所以常常是有惊无险, 平安渡过; 反之, 船到了“平流无石处”, 驾船者却往往麻痹大意, 掉以轻心, 结果导致船翻人亡的惨祸。的确, 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 当挫折与困难堵住前进的通道时, 人们能努力拼搏, 发掘一切潜能,最终顶住重压,开拓新的境界。可一旦进入坦途,却容易春风得意, 甚至忘乎所以, 以致“阴沟翻船”。正所谓“成
杜荀鹤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