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祯卿徐祯卿( 1479 - 1511 ) 字昌谷, 一字昌国, 常熟梅李镇人, 后迁居吴县( 今江苏苏州), 明代文学家, 被人称为“吴中诗冠”, 是吴中四才子( 亦称江南四大才子) 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 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生平简介徐祯卿( 设计图片) [1] 徐祯卿天性聪颖,少长文理,人称“家不蓄一书, 而无所不通”。早年学文于吴宽, 学书法于李应祯, 王世贞赞其书法: “待诏小楷师二王,精工之甚,少年草师怀素,行笔仿苏(轼)、黄( 庭坚)、米(芾)及《集王书圣教序》晚岁取《集王书圣教序》损益之,加以苍老,遂自成一家。”徐祯卿 16 岁著《新倩集》。但早年屡试不第,读《离骚》有感, 作《叹叹集》;明弘治十四年( 1501 年)作《江行记》;明弘治十六年( 1503 年)与文征明合纂《太湖新录》;明弘治十八年( 150 5 年) 闻鞑靼入侵, 官兵抗战不力而败, 又作长诗《榆台行》。同年中进士,因貌丑,不得入翰林,改授大理左寺副。明正德五年( 151 0 年)被贬为国子监博士。徐祯卿在诗坛占有特殊地位, 诗作之多, 号称“文雄”。早期诗作近白居易、刘禹锡风格,及第后受李梦阳、何景明、迪贡等影响, 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参与文学复古运动,为“前七子”之一(其他六人为李梦阳、何景明、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 。所作《谈艺录》, 只论汉魏, 六朝以后不屑一顾, 阐述重在复古之论。其诗格调高雅, 纵横驰骋于汉唐之间, 虽刻意复古, 但仍不失吴中风流之情。徐祯卿后期信仰道教,研习养生。明正德六年( 1511 年)卒于京师,年仅 33 岁,为四才子中最早过世和享寿最短的。徐祯卿的著述尚有《迪功集》、《翦胜野闻》、《异林》等。[ 编辑本段] 文学成就徐祯卿全集编年校注“吴中四才子”中, 唐寅、祝允明、文征明三人, 以画或书法蜚声于世, 独徐祯卿以诗歌名满士林。清人沈德潜编选《明诗别裁集》,四才子诗,只收录徐祯卿和文征明两人,文征明仅录两首,而徐祯卿诗竟辑录二十三首之多。他为前七子之一, 声誉仅次于李(梦阳)、何(景明)。《明诗综》在比较徐与李、何诗歌时曰:“李气雄, 何才逸, 徐情深”, 一语中的地指出徐祯卿诗歌的基本特征——“情深”。他虽然与李梦阳同调, 但中原习气未深, 江左流风犹存, 吴中派清丽秀逸的风格仍有保留, 较前七子其余各家诗作更有自身特点。《明史》用“熔炼精警”四字概括其诗风格。他长于七言近体,绝句尤精,清词逸格,情韵隽永。徐祯卿所撰诗话《谈艺录》, 颇多精辟警策见解, 在明代诗话史乃至整个中国古代诗话史中都是屈指可数的精品。且不说前后七子及其追随者们对此备加推崇, 就连以反复古自命的钱谦益, 也对徐祯卿这篇诗论大加赞赏: “专门诗学,究订体裁
徐祯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