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情简介( 2012 年) 绵阳古名“涪县”、“绵州”,后因城址位于绵山之南而得名“绵阳”。幅员面积 2 万平方公里,辖 9 个县市区, 总人口 540 万。城市建成区面积 103 平方公里, 城区总人口 107 万。绵阳是享誉世界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故乡, 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我国唯一科技城, 成渝经济区西北部的中心城市, 四川省第二大城市, 现为全国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市、全国首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市, 建成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 2008 年“5? 12”特大地震中,绵阳受灾最重,伤亡人数最多,重建任务最重。三年多来,我们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 统筹推进科学重建科学发展, 创造了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和加快发展的奇迹, 走出了“止滑提速-巩固回升-高位求进”的坚强曲线, 迈进了发展振兴、追赶跨越的明媚春天。全市 7314 个重建项目、 2267. 3 亿重建投资全面完成,灾区总体实现“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 2011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增长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增长 %,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增长 %,财政总收入 亿元、增长 %,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增长 %。绵阳人杰地灵,是历史悠久的千年名城。自公元前 201 年汉高祖设置涪县以来,已有 2200 多年建城史, 历来为郡、州治所。这里是四川盆地最早的原始人类活动地区之一,安昌河畔的边堆山遗址出土了 5000 年前新石器时期人类活动留下的石器和陶器; 是人文初祖黄帝的元妃——丝绸之母嫘祖的故乡, 中华民族治水英雄大禹的诞生地; 是我国针灸发源地之一, 双包山汉墓出土的经脉漆雕木俑是现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人体经脉模型。古往今来, 这块土地人文荟萃、才俊辈出, 孕育了唐代诗人李白、宋代文豪欧阳修、诗书画家文同、清代才子李调元、现代作家沙汀、“两弹元勋”邓稼先、小麦育种专家冯达仕等无数杰出人物,西汉名医涪翁、大辞赋家司马相如、文化先圣扬雄、蜀汉大司马蒋琬以及唐代诗人杜甫、王勃、杨炯、卢照邻等均在此留有重要遗迹或作品。绵阳区位优势明显,是西部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是四川向西北开放的主要交通走廊,宝(鸡)成(都)铁路和成(都)绵(阳)广(元)高速公路纵贯全境。市区距四川省会成都 98 公里、距重庆 300 多公里,成(都)绵(阳)乐(山)城际铁路、成(都)西(安)客运专线等 4 条铁路和成(都)绵(阳)高速公路复线、成(都)绵(阳)巴(中) 高速公路等 4 条高速公路建成后, 到成都只需半小时、到西安只需 2小时,经绵(阳)遂(宁)渝(重庆)高速公路到重庆只需 3 小时。出入境条件便利,东向可由绵遂渝高速公路经长江“黄金水道”连通长三角、珠三角, 北向可通过成(都)西(安)郑(州) 铁路通往华北腹地。绵阳机场开通了直达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城市的航线,每周进出港航班达到 69 个。绵阳火车站站房面积 万平方米, 是四川省地级市中面积最大、设施最好的,
绵阳简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