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文明监狱狱政管理标准论文现代化文明监狱狱政管理标准论文现代化文明监狱狱政管理标准之初探现代化文明监狱是以现代化的监管改造设施和健全的狱政制度为基础, 依法对罪犯实施科学、文明管理和改造的社会主义监狱。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 必须以良好的狱内监管秩序和改造环境及有效的狱政管理活动来保障。一、监狱管理标准化的具体内涵标准化是近代一门新兴学科。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和现代化生产的迅速发展密切相关, 并且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美国人泰勒在 1911 年提出了以标准化为基础的科学管理方法(亦称“泰勒制”) ,其主要内容是: 工人利用标准条件,根据操作标准进行标准作业,完成按标准时间计算出来的生产定额, 超额者奖励, 完不成定额者受罚。“泰勒制”的推广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劳动效率和企业管理水平。当前国际经济领域流行一种说法: “三流的企业做产品,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一流的企业做标准”。当前, 标准化建设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标准化建设从工业领域向农业、商业、服务业、金融业和行政管理系统等领域拓展。把标准化管理理念引入到监狱管理领域是一次重大尝试。推行监狱管理标准化, 就是要依据法律、法规和工作制度, 将监狱各项管理工作制订量化考核标准, 建立和完善监狱管理工作的指标体系和标准化体系, 把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融于实际工作流程中, 避免执法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从而实现监狱管理的转型升级。监狱管理标准化必须体现以下特征: 1、科学性。实现监狱管理标准化,既是监狱法治化进程的内在要求, 又是衡量监狱正规化建设的重要参数。因此, 在监狱管理标准化体系中的各项标准, 要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 把能促进监狱管理、提高改造质量和强化监狱职能的最佳方案纳入标准中去, 并随着管理手段现代化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提高, 使监狱管理标准化活动始终保持科学性和先进性。2、导向性。确立标准是监狱管理标准化的起点。标准一旦确立, 就对监狱管理活动所指向的预期效果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监狱管理标准化活动, 既是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总结和完善, 又是今后一个时期新的目标和要求, 它通过总结过去的实践, 设计未来的目标, 科学地确定总体标准, 分层次、分等级地确定各科室、各专业、各职位的分项标准, 并以纵横交错的网络方式连结和协调总标准与分标准之间的功能,构成一个彼此协调、相互支持的标准系统和标准网络矩阵, 引导监狱每个职位角色将注意力集中于实现标准上, 使监狱的工作秩序、改造质量、管理效能和社会效益始于标准、终于标准。3、实践性。在监狱管理标准化的全过程中, 贯彻标准、实践标准是关键。监狱管理标准化的实践性包含三个方面: 一是制定、颁布的标准必须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二是标准化的效果只有标准实施以后才能获得, 没有付诸实践的标准只能是一纸空文。三是标准的准确性必须由实践来检验, 只有经过实践才能不断完善标准和迅速建构标准化体系。如果实践标准的环节中断了, 标准的循环发展过程也就中止了。 4 、协同性。监狱各执法岗位彼此间纵横交错,构成监狱的动态工作系统。其协同性主要体现为: 一是制定和实施标准既要考虑和兼顾到各部门、各岗位的特点,又要从整体出发, 建立起相互依赖和支持、整体联动和制约的群体标准化体系; 二是监狱各部门和岗位的分项标准, 都是监狱管理标准化体系的组织部分,必须服
现代化文明监狱狱政管理标准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