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气血津液病证
第四节 消渴
1
完整版ppt课件
【目的要求】
熟悉消渴的概念及临床特征。
熟悉消渴的主要病因、病机。
熟悉消渴的诊断要点,与相关病证的鉴别。
熟悉消渴的辨证要点。
掌握消渴的治疗原则及辨证论治。
了解消渴的并发症和预防调护。
2
完整版ppt课件
【概述】
1、定义:
指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临床特征:“三多一少”。
3
完整版ppt课件
2、历史沿革:
《内经》:首载消渴之名,认为五脏虚弱,过食肥甘,情志失调是引起消渴的原因,而内热是其主要病机。
《素问·奇病论篇》:“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灵枢·五变》:“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髋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名消瘅。”
4
完整版ppt课件
《灵枢·五变》:“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 ……夫柔弱者,必有刚强,刚强多怒,柔者易伤也。”
《素问·气厥论篇》:“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 ……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
《灵枢·师传》:“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
《素问·腹中论篇》:“热中消中,不可服高梁芳草石药。”
5
完整版ppt课件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治》:立专篇加以论述,并最早提出治疗方药。
“趺阳脉浮而数,浮即为气,数即消谷而大坚;气盛则溲数,溲数即坚,坚数相搏,即为消渴。”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趺阳脉数,胃中有热,即消谷引食,大便必坚,小便即数。”
“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6
完整版ppt课件
《诸病源候论·消渴候》:初步认识到体育疗法对治疗消渴的意义,并对其并发症有所论述。
“先行一百二百步,多者千步,然后食之。”
“其病变多发痈疽。”
“其久病变成发痈疽,或成水疾。”
7
完整版ppt课件
《外台秘要·消渴消中门》:最先记载消渴尿甜的发现,对消渴的临床特点作了明确的论述。
引《古今录验方》:“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无脂似麸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
引祠部李郎中云:“消渴者,……每发即小便至甜”,服药后,“得小便咸若如常”。
8
完整版ppt课件
《宣明论方·消渴总论》:对其并发症作了进一步论述。
“可变为雀目或内障。”
9
完整版ppt课件
《三消论》:提倡三消燥热学说,主张治三消当以清热泻火,养阴生津为要。
“饮食服饵失宜,肠胃干涸,而气液不得宣平,或耗乱精神,过违其度,或因大病阴气损而血液衰虚,阳气悍而燥热郁甚。”
“补肾水阴寒之虚,而泻心火阳热之实,除肠胃燥热之甚,济人身津液之衰,使道路散而不结,津液生而不枯,气血利而不涩,则病日已。”
10
完整版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消渴ppt课件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