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蒹葭》.doc课时: 1-1 主备人: 授课时间: 2013 年 12月 19日星期四课题蒹葭授课人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诗歌的吟咏之美, 理解比兴手法的运用, 体会《蒹葭》的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知诗歌内容,然后采用提问、质疑、共同探究的方法,理解诗歌的意境,进而把握主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重点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教(学)具、资料难点 1 .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 .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课件关键诵读、质疑、讨论、练习、合作探究学情学生对诗歌特点及诵读有一定的基础, 在了解《诗经》特点的基础上理解难度不大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导入活动一同学们,有人会唱《在水一方》这首歌吗? 它是早些年一首电视连续剧的插曲, 根据《蒹葭》改编而成, 可见诗经对后世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蒹葭》。活动一:扫除阅读障碍 1、正音: 蒹葭( jiān jiā )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 sù huí )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xī)。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méi)。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ch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 ǐ)。 2、解词: 蒹葭苍苍,苍苍:茂盛的样子白露为霜。所谓伊人,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溯洄:逆流而上洄:上水,逆流从:追寻道阻且长。阻:艰险溯游从之,溯游:顺流而下宛在水中央。宛:好像、仿佛导入教师引导学生正音解词活动二活动三蒹葭萋萋,萋萋:茂盛的样子白露未晞。晞:干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湄:岸边,水草交接的地方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跻:高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坻:水中高地蒹葭采采,采采:茂盛,众多白露未已。未已:还没有完已:停止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涘:水边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右:弯曲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沚:水中的小块陆地活动二:朗读- 感知学生感受时教师提示: 金秋之季, 拂晓之时, 芦花泛白, 清露为霜, 瑟瑟秋风, 苇丛起伏, 茫茫秋水。清澈澄明, 水上烟波万顷, 空中雾霭迷蒙, 弯曲的河道, 水中的小洲, 宛然在日。此时, 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 于是他徘徊往复”心醉神迷, 内心痛苦, 不可言状。 2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配乐朗读课文。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把握感情分寸, 读出凄迷之景, 惆帐之情。活动三:诗意探究 1 、翻译: 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沙洲中间。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迂回难走。朗读感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诗意活动四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3、内容理解本文着力写主人公的远望
2013《蒹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