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学术史研究.pdf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0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0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06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扬州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建安学术史研究
姓名:徐俊祥
申请学位级别:博士
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指导教师:田汉云
20040501
要摘建安时期—是中国中占史的重要阶段。以汉献帝年号为断限,本文以建安时期的学术为研究对象。尝试对建安学术作较系统的研究。陔时期东汉已名存实亡,三国鼎立局面逐渐形成。在国家从统一走向分裂的过程中,政治秩序的变化与统治方法的改变,对人们的学术取向产生深刻影响。从学术史发展看,该时期是汉代学术向魏晋学术转型的过渡期,人们的观念发生变化,不同系统的知识重新进行整合。两汉时期形成的经学传统并未中断。建安时期伴随着统一王朝的解体,出现了文化多元的局面,如道家、法家、兵家、纵横家、阴阳家等在这一时期都有一定的表现。六朝时期出现的种种思潮在建安都能找到其端绪。建安学术史虽然重要,但前人所作的研究却不够充分。在中国古代社会,学者对学术史的关注熏点是经学研究,由于这一时期的经学相对不发达,导致后世研究的薄弱。清代和近代学者在经学和思想方面虽有所涉猎,对汉儒如郑玄也多有研究,但还是偏重于对汉代治学方法和经解注疏的研究。他们对建安时代学术其他领域的成就,在从总体上认识亦有不足。在历史上,社会发生剧变之际,恢刃虻慕馓逋樗孀判滤枷氲牟O豢时代,伴随着周王朝的逐渐失控,出现了王官之学衰而诸子峰起的学术局面。样,汉代统治由盛转衰的过程,也证是学术由经学之⋯元走向多元的过程。东汉后期经学自身的烦琐化、谶纬化,宦官的打击,商品经济的发展等因素导致经学的衰退和思想多元的出现。但经学的衰退,不等于学术的发展就此停止,相反,长期作为官方学术的经学的衰退,恰恰为新学术方法和新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经学衰退的过程,也就是人们知识结构的重新整合,学术重心逐步转移的过程。在儒学衰落期,新的学术格局也正在形成,建安时期的外戚宦官阶层、党人阶层、及普通士人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学术文化取向。伴随着这一一学术的分化,在社会思想领域也产生了深刻的变化,道家学说被作为新的救世思想向出现了复兴,与道家思想有着不解之缘的民间道教也因而得到了发展,法家思想被作为·种治乱世的有效的实用思想也在建安年间受到重视。新的学术取向导致士人在知识结构和学术方法、学术旨趣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知识结构方面/绽嗍笛艿讲糠质咳说脑问樱谘Х缟锨嵴戮渲В├廊菏椋朗榧了解其中的主要思想成为一些入的学习方法,士入研究问题的出发点也发生了变化,在学术研究中个体的价值得到重视。故建安时期,经学虽还在荆、交二州得以延续,但从广袤的地域看,二地的经学并不是建安时期的学术主流。建安时期学术日趋务实,权谋术受到许多学者的重视,统治者重事功、轻浮华的政策电促进醯奈袷敌院秃胪ㄐ浴U馐菇ò彩贝难醴段牙刖У姆@椋世┐化趋势。汉儒师法传统也遭到重创而呈断绝状态。建安时期学术格局的变化使建安学术发展走上了与东汉不同的道路。建安学术的面貌表现在:经学方面,学术传统虽未停止,但对诸经的研究如《春秋》谷
徐斡外,的学术研究的共咎卣魇牵加薪厦飨缘娜宓澜岷仙ú剩从沉私梁学等己处于难以为继的状态,相反,《易》学却因其特殊的占验功诖耸期尤受重视,孟子学也因其民本思想与时代结合得较紧密而重受重视。史学因其能提供史鉴,受到三国统治者和±人的重视,虽未出现如司马迁、班固等具开创性的著作,但对前史的删要及诸家所撰的私人撰述,无疑促进了史学的繁荣,终于出现了苟悦的《汉纪》。建安时期的诸子学也成为学术创新的思想源泉,学者虽大率依托先秦学者,对之进行阐发和润色,但能将先秦渚子的思想融入时代,赋予传统思想以新的内容,同样产生了学术铷新。如申、商之法,在汉代多遭贬议,而这一时期却又受到重视。在建安年间,经学于衰退之际,仍然出现了一批杰出的学者,他们或从事传统经学的整合工作,或研究现实政治,共同构建起建安学术的大厦。郑玄、何体、蔡邕、应劭等代表着东汉经学最后的辉煌,郑玄对今、古文经学作了全面总结,实现了统一经学的学术目标;何休从尊今抑古的立场,为申明经典的价值,作了进一步的努力;蔡邕从典制、文体、史学等更宽博的学术层面全面诠释传统思想;应劭则从正风俗这一独特的学术视角对传统伦理作阐释。与郑、何等对经学作总结差不多同时,学术领域也逐渐出现了融儒、道、法于一炉的杂家化倾向。仲长统,苟悦是这一学术新变的典型代表,他们都能从先秦诸子思想中获得借鉴,对治国主张作务实、具体的阐释,提出了许多对当时社会和后世都很有价值的社会政治主张,他们的学术代表了这时期的显学。经学也还在继续发展,但亦己出现务实的趋向,刘熙和孔融是这时期新经学的代表,刘熙对典制和器物名称的解释开辟了经学研究中博物学的新领域。孔融则对儒家伦理作新的冷释,既表现为传统的一面,又背离儒家传统演绎出一些大胆而激进的随着经世学术思潮的继续发展,学术领域内不仅会通融合的趋势

建安学术史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