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硕士毕业论文提纲范文文学硕士毕业论文提纲范文文学硕士论文提纲范文一摘要 5-7 Abstrat 7-9 目录 10-14 引言 14-21 一、问题的提出 14-15 二、研究史综述 15-20 三、的研究方法、目标 20-21 第一章《法苑珠林》与其所体现的文化切面 21-43 第一节《法苑珠林》概貌 21-25 一、《法苑珠林》作者道世生平 21-23 二、《法苑珠林》的版本问题 23-25 第二节从《法苑珠林》设篇看类书所体现的文化切面 25-43 第二章被祭祀的佛陀《法苑珠林祭祠篇》研究 43-65 第一节祭祀在中土 43-47 一、中土祭祀活动的重要性 43-45 二、对待鬼神理性态度的出现 45-47 第二节佛教初传中国的介质与问题 47-57 一、契合的介质 47-48 二、调整的必要性 48 三、调整的过程、限度、结果 48-57 第三节《法苑珠林祭祠篇》思想及价值 57-65 一、《祭祠篇》用意探讨 57-60 二、从道世的探讨看唐代盂兰盆节操办中存在问题 60-65 第三章新态度与旧传统: 佛教与中土巫术文化《祈雨》、《眠梦》、《占相》等篇的研究 65-107 第一节佛教与祈雨《祈雨篇》研究 65-90 一、中土祈雨巫术及其思想基础 65-69 二、佛教对雨的观念及降雨方式 69-82 三、佛教与中土祈雨的结合及影响《祈雨篇》思想探讨 82-90 第二节关于咒术、梦、占相的新理论《眠梦篇》《占相篇》《咒术篇》研究 90-107 一、从《眠梦篇》看佛教梦理论 90-95 二、佛教关于占相、咒术的理论与态度《占相篇》《咒术篇》研究 95-107 第四章佛教与儒治社会伦理的互释《轮王》、《君臣》、《至诚》、《忠孝》等篇的研究 107-156 第一节佛教与中土君道《轮王篇》《君臣篇》《纳谏篇》研究 109-127 一、君道的选择与中土伦理思想的确立 109-111 二、佛教与君道的交集-117 三、《轮王篇》、《君臣篇》、《纳谏篇》体现的君道理论 117-127 第二节佛教与君子人格《审察》、《思慎》、《俭约》、《惩过》、《和顺》等篇的研究 127- 142 一、儒家君子人格的内涵与维度 127-131 二、佛教精神与君子人格的互释《至诚》、《俭约》、《审察》、《和顺》、《思慎》等篇的研究 131-142 第三节佛教与核心伦理之忠孝《忠孝篇》研究 142-156 一、儒家忠与孝的分离与会通 142-145 二、佛教本有的忠孝观 145-146 三、佛教在忠孝辩难中的表现 146-152 四、从《忠孝篇》《不孝篇》看佛教与中土忠孝观的整合方向 152-156 第五章在因果之链中: 中土普遍观念的转化《业因》、《受报》、《罪福》等篇的研究 156-197 第一节从《业因篇》、《受报篇》看佛教的因果论 156-167 一、业的理论《业因篇》 157-163 二、报的理论《受报篇》 163-167 第二节中土的善恶报应观及其冲突 167-182 一、中土的善恶报应观 167-172 二、佛教业报因果论与中土报应观的冲突与统一 2-182 第三节从富贵、贫贱等篇看因果论之用 2-197 一、社会现象因果化富贵、贫贱、债负、诤讼、谋谤等篇的探讨 2-189 二、业报因果论的惩戒效用 9-197 第六章从《呗篇》《奖导篇》看佛教音乐中国化 7-23
文学硕士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