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堡特语言理论的解读
威廉?洪堡特(Karl Wilhelm von Humboldt , 1767—1835)
是十九世纪德国杰出的语言学家之一, 出身贵族家庭, 自幼受到
良好教育。他学识渊博,兴趣广泛,涉足领域十分广泛,在语言
学、哲学、人类学、美学和教育诸领域都有重大建树,晚年致力
于语言研究,善于从哲学的角度研究语言,有大量的著作, 《论
思维与说话》、《论语言的民族性》、《论汉语的语法结构》、
《论人类语言结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 及《论爪哇
岛上的卡维语》。
一、语言的创造性
“语言绝不是产品,而是一种创造活动。” [1] 在洪堡特之
前,人们往往认为语言是一种产品。而洪堡特认为:语言是讲话
者产生语言和理解语言的能力, 而不是说话或写字所产生的可观
察的结果。 语言是一种创造能力, 这种能力是人类大脑功能的重
要组成部分;否则,儿童是不可能自然习得语言。他认为只有在
这个前提下, 才能解释语言的基本事实。 因为语言是大脑的一种
能力, 说话者才能用有限的语言手段创造出无限的语言行为。 [ 2]
语言的本质是把语言作为一种活动, 是持续的, 不断发展变
化着的。他分别从文学作品、语言应用、语法分析和儿童掌握语
言等几个方面讨论了语言的创造性。 在文学作品方面, 文学作品 是语言使用者的再创造(即阅读、领会、理解、朗诵);在语言 应用方面, 语言应用的结果――应用有限的手段, 创造出无限的
作品;在语法分析方面,用词、形式、规则去分析语言并不能全
部表现出语言积极作用的活力; 在儿童掌握语言方面, 儿童自然
地习得一种语言, 是由于他们具有语言能力的共同基础, 掌握语
言是语言能力与外界环境相结合发展的结果。 他的这一观点被当
代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所继承并发展。
在对语言创造性的分析的基础上, 洪堡特又深入地分析了语
言与民族的关系, 语言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他认为语言发音基础
对整个人类都是一样的, 但是语音只是构成内在语言形式的外在
材料; 内在的语言形式是语言的语义结构或者语法结构, 是强加
给原材料的模式或规则。 内部语言形式是创造和构成语言精神活
动的模式和规律。 与外部语言形式相区别。 语言的内部形式决定
了语言的外部形式。 内部的语言结构即语法结构、 语义结构决定
了语音形式,同时也是人的精神力量和精神活动塑造出语音形
式。 语言结构是民族对周围世界的一种看法, 这种结构深藏与语
言结构内部的,是每种语言都有的,是语言研究的核心。语言背
后的民族精神是通过语法结构、 语义结构体现出来的。 内部语言
形式是民族差异的根本,也是语言研究的根本。
1、语言与民族
洪堡特认为人类的语言应该分为两类:即一类是人类的语 言,区别于其他动物的语言,一类是具体的、个别的语言,即民
族语言。 一方面人类的语言是统一的, 因为人类是区别于动物的
统一性,而人与人又有共通之处,所有民族都具有语言,语言是
“自动、 自发地”从人类的内在本性中产生出来的, 它是全人类
的财富,反映了人类统一的存在的本质。另一方面,语言是一种
民族现象,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语言在结构形式、意义、内涵上
有所不同。 一种语言和他的民族性和文化特征相联系。 这就是洪
洪堡特语言理论的解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