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知识
清热药
1
--
2
--
前 言
一、概念:以清泄里热、主治里热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二、分类
1 清热泻火药。主治气分实热证之大热、大汗出、大烦渴、谵语、发狂、小便短赤、舌苔黄燥、脉洪大等,以及肺热、胃火、心火等引起的多种实热证。
3
--
2、清热燥湿药。主治湿热证,如肝胆湿热之胁肋胀痛、黄疸、口苦、阴囊湿疹、舌苔黄腻等,脾胃湿热之胃脘胀闷、纳呆、呕恶、口腻、尿少等,大肠湿热之泄泻、痢疾、痔漏等,膀胱湿热之尿急、尿频、尿痛、尿浊、尿少等,肌肤湿热之湿疹、关节肿痛,以及湿温病身热不扬、汗出热不解等。
4
--
3 清热凉血药。主治血热证。温病热入营血可见身热夜甚,心烦躁扰,甚则神昏谵语,斑疹隐隐或见多种出血现象,舌质红绛。内伤血热证可见心烦,少寐,手足蜕皮,毛发脱落,月经先期量少,舌红少苔,脉象细数等。
5
--
4 清热解毒药。主治各种热毒证,内脏热毒如咽喉肿痛、痢疾、肺痈、肠痈等,外科热毒如疮痈、丹毒、痄腮等,他如毒蛇咬伤、癌症等均有治疗作用。
5 清虚热药。主治阴虚内热之午后发热、骨蒸发热、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虚烦不寐、盗汗,舌红少苔,脉象细数等,以及温病后期,热伤真阴之夜热早凉、手足抽蠕、神疲倦怠等。也可用于小儿疳热等。
6
--
7
--
三、注意
1 不良反应。 清热药多寒凉,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慎用,或适当辅以健胃药物。
2 疗程。清热药中病即止,避免损伤阳气。
3 禁忌证。真寒假热者禁服。
8
--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石膏
辛、甘,大寒。
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大寒清热,味辛透热,退热力强)治疗高热,有汗无汗皆可,主治肺胃气分实热证(阳明经证、喘咳,牙痛、头痛等)。
煅用收湿、生肌、敛疮、止血
注意:炮制品,用量,禁忌证。
9
--
知 母
清热泻火(在外治外感热病,高热烦渴,在内上治肺热咳嗽,中治胃热消渴,下治阴虚骨蒸)。
生津润燥(上养肺阴,中益胃阴,下滋肾阴)
注意:炮制品,配伍。
10
--
中医护理之清热药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