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北京古都现代化建设的规划发展问题.pdf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北京古都现代化建设的规划发展问题韩增禄(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摘要:北京古都的建筑,是易学智慧与建筑艺术的物质载体。回顾历史,在北京古都的历史变迁中,已经失去了许多的文物建筑。展望未来,北京的现代化建设,不应以照搬西方的现代建筑为荣耀、以牺牲中华文脉为代价,而应在中华易学智慧与西方科学文化优势互补的基础上,以创造出安全、舒适、方便、经济的人居环境为目标,以营造出高质量的节能、省地型绿色建筑为己任。关键词:中国北京城市化城市规划古建保护在中国城市化加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最为关注的是北京古都现代化建设的规划发展问题。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建筑选址和城市定位,是城市规划的前提。新中国建国以来,北京城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究起源原因,都与其城市定位问题密切相关。一、北京城市发展的定位问题新中国建国以来,对于北京城市的定位,先后有如下几种提法。(一)把北京的消费城市变为生产城市建国初期,梁思成、陈占祥二位先生在《关于中央人民政府中心位置的建议》中,提出了把首都的行政中心放在旧城以外,开辟新区的设想。可惜的是,这一具有远见卓识的重要建议,未能被采纳。此外,梁思成先生还反对所谓从天安门城楼上“要看到处处都是烟囱”的“指示”,并主张吸取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城市发展而导致环境污染的教训。遗憾的是,这一高瞻远瞩的战略性见解, 在“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的“指示”下,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①第66—69页)。当年,梁思成先生曾经语重心长地说:“古建筑绝对是宝,而且越往后越能体会它的宝贵。但是怎样来保护它们,就得在城市的总体规划中把它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撞倒谁,就把谁推倒。这是绝对不行的。古建筑是这样,对城市也是一样,对北京这样的文化古城,这样来用它是不行的,将来会有问题的。城市是一门科学,它像人体一样有经络、脉搏、机理,如果你不科学地对待它,它会生病的。北京城作为一个现代化的首都,它还没有长大,所以它还不会得心脏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病。它现在只会得些孩子得的伤风感冒。可是世界上很多城市都长大了,我们不应该走别人走错了的路,现在没有人相信城市是一门科学,但是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是有案可查的。早晚有一天你们会看到北京交通、工业污染、人口等等会有很大的问题。”(②第187页) 在1954年制定的《北京市第一期城市建设计划要点》中,提出了“充分利用,逐步改造”的一76—旧城建设方针。1957年的《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则进一步强调了加快旧城区改建的速度,提出了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旧旧城区改建的设想,并从节约用地的角度提出:要在北京中心区建设以4—8层为主的永久性建筑,主要街道和重要地区还要建造更高的楼房。(二)把北京建设成现代化的工业基地 1958年以后,又提出要把北京建设成现代化的工业基地,要形成相对独立的工业体系,过多地发展了重工业。从而使得北京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了老工业基地上海(48%)和天津(50%)。由于消耗能源多、运输量大、污染严重的重工业过多,挤占了其他建设,影响了科学文化建设和首都城市面貌的改善。这一时期,除了改建天安门广场和建设东西长安街而形成的较完整的街道空间外,整个旧城改建工作分散施工,各自为政,造成了“布局乱,面貌差”的局面。到了20世纪60一70年代,特别是十年动乱期间,北京的城市建设处于无规划指导的状态,以至于工业生产

北京古都现代化建设的规划发展问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k5235
  • 文件大小398 KB
  • 时间2016-08-0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