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3 年8月射洪县城市总体规划( 2013- 2030 ) 射洪县城市总体规划( 2013-2030 ) 全县以丘陵地貌为主,丘陵地区占 % ,涪江、梓江河谷地貌占 % 。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的特点。汉置广汉郡及广汉县,西魏在金华设射江县,北周更名为射洪县。 2012 年末射洪县常住总人口 103 万人,人口密度为 695 人/平方公里,属于人口高密度区。共有 20 个镇, 10 个乡, 36 个社区, 591 个村。 20 个镇、 10 个乡。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增长 %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 : : 。城镇化水平 % ,城镇人口有 万人。一、基本概况县域概况 射洪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介于北纬 30 ° 40 ′至 31 ° 10 ′,东经 105 ° 10 ′至 105 ° 39 ′之间,县域东北接绵阳市之盐亭县,西接绵阳市三台县,南与遂宁市大英县、射洪县接壤,东连南充市西充县。距离省会城市成都约 165 公里,距西部惟一直辖市重庆 180 公里,距中国科学城绵阳约 90 公里,距成都、重庆、绵阳三达都市均在 2小时车程内可达。射洪县城市总体规划( 2013-2030 ) 全县城镇分为县城、重点镇、普通建制镇、一般乡集镇四个等级。县城:太和镇与大榆镇。城镇人口约 万。重点镇:沱牌镇、金华镇,城镇人口分别为 万、 万,城镇人口合计 万, 平均每个城镇人口规模为 万人。普通建制镇:太乙镇、复兴镇、青岗镇、仁和镇、洋溪镇、广兴镇、天仙镇、金家镇、香山镇、明星镇、涪西镇、陈古镇、凤来镇、潼射镇、曹碑镇、官升镇等 18 个城镇,城镇人口合计 万, 平均每个城镇人口规模 万人。乡集镇:金鹤乡、瞿河乡、伏河乡、青堤乡、双溪乡、文升乡、万林乡、太兴乡、东岳乡、玉太乡、青堤乡等共 10 个,城镇人口在 ~ 万之间。城镇人口合计 万人,平均每个城镇人口规模 万人。县域城镇体系现状图( 2012 年) 一、基本概况县域概况 ( 2013-2030 ) 城镇经济职能综合型、旅游型、工贸型、农贸型、农业型等城镇名称太和镇大榆镇沱牌镇金华镇太乙镇复兴镇青岗镇仁和镇洋溪镇广兴镇天仙镇金鹤乡金家镇潼射镇香山镇城镇职能综合型工贸型旅游型工贸型农贸型农贸型农贸型农贸型农贸型农贸型农贸型工贸型农业型农贸型城镇名称明星镇涪西镇陈古镇曹碑镇官升镇瞿河乡东岳乡凤来镇万林乡伏河乡文升乡太兴乡玉太乡双溪乡青堤乡城镇职能旅游型农贸型工贸型农业型农贸型农贸型农贸型工贸型农贸型农业型农业型农业型农业型农业型农业型县域城镇体系现状图( 2012 年) 县域概况 一、基本概况射洪县城市总体规划( 2013-2030 ) 地理位置射洪县城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下游,包含太和、大榆两镇。其中, 太和镇位于涪江中游西岸,地处北纬 32 o 52 ′,东经 105 o 23 ′。主要建于涪江河谷一、二阶冲积台地上,三面环山(丘)、一面临水,涪江从北向南曲折绕经太和镇,形为“S”。射洪西北至绵阳约 90 公里、至成都约 165 公里;南至遂宁约 40 多公里。太和镇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共射洪县委、县人民政府驻地。大榆镇位于涪江中游东岸,是射洪城市未来主要的空间拓展区域。地质地貌县城地势北高南低,海拔高程 572 ~ 325 米之间,相对高差 100 ~ 150 米, 属丘陵地貌区。涪江由北向南流经城市,河谷宽广,河流蜿蜒曲折,阶地广布,阶面高出河床 3~8米,属堆积阶地。城市大地构造处于新华夏系川中褶皱带内,且处于中台地、绵阳环状构造,威远辐射状构造的交接部位,及射洪~南充东西向构造带上武南~广兴舒缓背斜的南翼,地层近于水平,倾角仅 2°左右,构造简单。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 ,地震基本烈度为Ⅵ级,区域稳定性好。自然环境县城全年年均温 ℃,最高温 ℃,极端最低温-4℃,属于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 ,年均相对湿度 79% ,日照时数 3000 小时/年。城市概况 一、基本概况射洪县城市总体规划( 2013-2030 ) 城市人口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射洪工业化、城镇化速度的提升,射洪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至 2012 年底,射洪城市人口已达 万人。城市建设截止 2012 ,射洪县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 24
射洪县城市总体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