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融结合”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金融是人类社会生活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为了提升生产的效率与生活的幸福感所发明出来的一种制度技术。所以说,金融既是“生产的金融”,也是“生活的金融”。由于生活是人的自我生产过程,因而金融归根到底是“生产的金融”。由此可见,“产”与“融”总是结合在一起的,有什么样的“产”,就会有什么样的“融”。为“融”而“融”的“融”,会对人类造成伤害,必然要遭到惩罚。那么,“产融”究竟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这种结合会受哪些因素的制约呢?
对于我国来说,“产融结合”一词是个舶来品。现代金融发端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其英文表达是“combination between industry and finance”。从产融结合的基础来讲,是“自然技术”与“制度技术”的结合;从产融结合的手段来看,是“组织之间的结合”与“工具之间的结合”;从产业结合的中介来讲,是“组织中介”、“平台中介”与“信息中介的结合” ;从产融结合的内容或者任务来讲,是“制造货币的结合”与“货币交易的结合”。
制造货币的过程,就是最优“流动性”随其支撑技术的提升而动态优化的过程,这是金融行为的主要目标;有了货币这一融资对象,第二个任务就是如何有效获得货币,这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金融过程。我们可以将这两个过程用示意图呈现出来,如图0-1中“V”字形示意图所示。图0-1的左边是“货币边”,表示人类社会在一定的自然技术条件下尝试、筛选、生产货币这种“制度技术”的过程。人类社会的货币随着自然技术和制度技术的演进与耦合,呈现为非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纸币、电子货币、“信息货币”等几个阶段;
图0-1的右边是“金融边”,表示人类社会在一定的自然技术条件下发明的各种金融这种“制度技术”的过程。
图0-1 流动性的生产、交易及其演进示意图
将“产融结合”理解为一个“自然技术”与“制度技术”所构成的“双螺旋结构”,有利于揭开金融形态演进的秘密。如同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分子金融学”使“金融”大分子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金融的“生命之谜”被打开,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金融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随着“金融双螺旋结构”的不断演进,“产融结合”不断向高级阶段迈进,在逻辑上可以总结为四个层次。
1.“产融结合基因”的产生
所谓基因是遗传的物质基础。“产融结合的基因”,指的是决定产融结合事物性质的遗传因子。“产融结合基因”的产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一般等价物”的产生,一个是“融物行为”的产生,正是这两者的产生与联动合成,构成了“产融结合的基因”。
(1)金融对象的生产
如果我们问,什么是金融?大家都会非常简洁地回答:资金融通也。没错,那么什么是资金?我们为什么要融通资金?资金的功能是充当交换中介,能方便物与物之间的交换。看来,资金十分重要,我们首先得将它生产出来。凡是能起到交换中介的东西,我们将其称作是“一般等价物”,所以资金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金融的第一要务就是要生产出资金这个一般等价物。
那么,人们是如何生产出一般等价物的呢?人们的交换经验表明,一般等价物可以像“普通话”一样使人们用同一种标准衡量不同东西的内在价值,也方便人们的交换。它的产生经过了三个阶段:偶尔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然后才是一般等价物阶段。
(2)金融行为的生产
有了一般等价物,就可以“使鬼推磨了”。然而,当人们缺乏一般等价物,该怎么办呢?一种办法是等,等到人们有了足够的物资源,再换成一般等价物。但是这种办法的缺点是会付出机会成本,这种机会成本所带来的损失或许是无法看病导致的更大身体伤害,或许是无法满足特定的消费而导致的幸福的损失,或许是失去人力资本投资的最佳时机,或许是其他经济投资机会;另一种办法就是“边际值的互换”,即一般等价物的融通。提供一般等价物的人的边际损失通过一般等价物需求者所提供的“补偿”来解决。这种补偿尽管是一般等价物需求者的成本,但是这种损失要小于一般等价物需求者的机会成本的绝对值。同理,一般等价物供给者得到的这份补偿则小于其不提供一般等价物的机会成本。
较为低级的等价物融通阶段是“非一般等价物”的融通。现实中的表现有:①“实物融通”。比如,生活中借一碗谷物,随后再归还出借者同样的物品。这种情形在生活中十分常见;②租赁。这是一种以一定费用借贷实物的经济行为。出租人将自己所拥有的某种物品交与承租人使用,承租人由此获得在一段时期内使用该物品的权利,但物品的所有权仍保留在出租人手中。承租人为其所获得的使用权需向出租人支付一定的租金;③赊账。买卖货物时延期付款或收款,而把买卖的货款记在账上。这个过程先拿物,后付款,也可以归为“融物”的
“产融结合”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