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
*
社区(shè qū)服刑人员社会公德教育
第一页,共27页。
各位服刑人员:
今天集中教育学习的内容是社会公德观。
随着经济、科学、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人类正欲以崭新的面貌跨入21世纪。我国人民迎来了改革开放 、鼎力建设社会主义(shèhuìzhǔyì)现代化的强盛时期,卫星上天、南极考察、经济腾飞、体育中兴……然而,在物质文明昌 而盛之的同时,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及教育的上的失误,有的人道德滑坡,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出现了一些混乱现象,道德评价标准失衡。遵守社会公德在一些人眼里变得不值得重视,甚至会认为讲公德吃亏,自私自利的行为变得不臭,甚至认为是当今社会做人的行为准则,这种胡涂观念不仅害了自己,也影响了别人。
第1页/共26页
第二页,共27页。
一、社会公德的产 生和发展(fāzhǎn)古代
原始社会末期--“以父为义,以母为慈,以兄为友,以弟为恭,以子为孝”。(较为系统的伦常道德)
孔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孟子--“谨庠序之教,申之以 孝悌之义”。
清代思想家颜元--“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修,心尚礼则心泰”。(日臻完备的道 德体系)
古人云:仓廪(cānglǐn)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第2页/共26页
第三页,共27页。
外国(wàiguó)
外国思想家如古希腊以来的赫拉克里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也有过道德阐述。
苏格拉底--“知识就是美德”的道德箴言。
列宁--社会公德是“数百 年来人们就知道的,数千年来在一切处世格言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shēnghuó)规则”(见《列宁选集》第三卷 P247)。
第3页/共26页
第四页,共27页。
中外(zhōngwài)对比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天下”。
纵观--我国文明史,昔有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美好景观;
横观--欧亚诸国,今有西方文明,日韩中兴,经济腾飞,文明发达的美好现实。
自古至今,从中到西,无不以修德养德,恪守公德,遵行公德作为治世基础、为生产发展的促进和保障。
文明礼貌,尊老爱幼,讲卫生,睦邻居,遵守公共秩序 ,爱护(àihù)公共财物,无不立为金科玉律,被世人共同遵行。
第4页/共26页
第五页,共27页。
由此可见,社会公德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公共生活中所形成的,保证社会正常 秩序的,人们必须共同遵守的最起码、最简单(jiǎndān)的道德准则。
社会公德乃道德之核、道德之基、美德之本,渗透于 人类社会的诸层次。公德的建设 、培养、教化是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的一个显著标志。 它不是一定阶级特有的行为规范,它不但有广泛的 社会性,而且具有国际性。
第5页/共26页
第六页,共27页。
二、社会公德的基本涵义(hán yì)和主要内容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社会公德是为维护、保证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有序地进行,每个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最起码、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社会公德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也可以(kěyǐ)说是一个社会、民族的文明的“窗口”。
社会公德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不同的场所,具体内容不大相同,但在原则上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第6页/共26页
第七页,共27页。
(一)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文明礼貌表现了一个人的基本情感(qínggǎn)和态度,也表示一个人对他人的尊重。我们常说,要别人尊重自己,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我们尊重别人,对别人文明礼貌,才能赢得别人对你的尊重。这说明你是把自己当一个人看待,文明礼貌是人才有的行为,其他动物没有文明礼貌。
第7页/共26页
第八页,共27页。
(二)诚实(chéng shí)守信
诚实守信是人和人之间信任的基础,如果一个社会掉进人与人互不信任的泥潭里,整个社会就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如果一个人不诚实、不守信用,了解他的人就会远离他,最后他就会成为(chéngwéi)一个孤家寡人。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言行一致,遵守诺言,有正义感受,与人为善,平等待人,这样才能赢得他人
社区服刑人员社会公德教育学习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