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分文言文句子停顿
划分文言文句子停顿
划分文言文句子停顿
如何划分文言古诗文中的停顿
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确定节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意义单位划分法”:
文言句朗读的停顿划分可先揣摩意义,再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则“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有一定停顿。
例 1、望晚 / 日照 / 城郭(《登泰山记》)“望晚”是“向晚”、“傍晚”之意,
全句有“望晚”、 “日照”、“城郭”三个意义单位。不可读成“望 / 晚日 / 照城郭”。
例 2、而 / 不知 / 太守之 / 乐其乐也(《醉翁亭记》)“乐其乐”前一“乐”字用做动词,“以 为乐”;后一“乐”字,作名词,“所乐的事”。“乐其乐”即
“以其乐为乐”。不可误读成:而 / 不知 / 太守之乐 / 其乐也。
二、“语法结构划分法”:
根据语言顺序处理停顿, 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 、“定语——中心语” 、“状语——中心语”、“动补”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谓之间、谓宾之间、状语与
中心语之间、动补之间要作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1、?主谓之间、状谓之间、动补之间可作停顿。
例 3、寡人 / 欲以五百里之地 / 易/ 安陵(《唐雎不辱使命》)例 4、此 / 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
例 5、先帝 / 不以 / 臣卑鄙(《出师表》)
例 6、受任 / 于败军之际,奉命 / 于危难之间(《出师表》)例 7、永之人 / 争/ 奔走焉(《捕蛇者说》)
2、?动宾之间,结合紧密时不停顿,但宾语有定语限制或修饰,就须停顿。
例 8、故 / 克之(克之是动宾关系,但宾语为单音节,动宾结合紧密,不需停顿,否则读来反而生硬。)
例 9、缘溪 / 行,忘 / 路之远近(“路之远近”是忘的宾语,有其修饰限制语,结构完整,自成层次,动宾之间,往往有其停顿。)
3、?几个状语之间虽有停顿,但只相当于现代的顿号级别,可不作停顿。
例 10、先帝在时,每与臣 / 论/ 此事(“每与臣”有“每”、“与臣”两个状语,可以连读,不必停顿。)
4、?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一般不停顿。
例 11、醉翁之意 / 不在酒,在乎 / 山水之间也三、“文言句式特点划分法”:
要留心文言句式特点, 如倒装句(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固定结构句等,划分停顿时须维护其古代语言特点和意义的完整。
例 12、一鼓 / 作气,再 / 而衰,三 / 而竭(“再”、“三”后省略谓语“鼓”)例 13、居 / 庙堂之高 / 则/ 忧其民(“庙堂之高”是定语后置)
例 14、此人 / 一一 / 为/ 具言 / 所闻(“为”是介词,后省略宾语“之”,代桃源村人)
例 15、孔子云:“何陋 / 之有?”(宾语前置句,应调整为“有何陋?”)例 16、刻 / 唐贤今人诗赋 / 于其上
划分文言文句子停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