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学学科史》的读后感
在里,我认真的阅读了《中国化学学科史》这本书,感觉收获特别大。这部书追溯了化学学科在中国建立、成长和开展的历程。它不仅关注化学知识的增长进程,更关注化学作为一个学科的体系、机构、制度在中国确立的过程。首先,在中国古代,确实存在很多与化学相关的实践活动,并产生了丰富的化学知识。其次,20世纪现代化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在中国的建立完全是西方化学学科体制移植的结果。另外,中国古代的化学实践和知识,曾在一定程度上
对现代化学做出了奉献。
作为一门现代科学,中国现代化学是20世纪初从西方全面移植过来的。晚清民国时期是现代化学学科在中国落地生根的关键时期。本书对这段历史进行了全面梳理,尤其是对中国化学学会等中国首批化学研究团体和研究机构建立、开展和演变的历史,对于中文化学术语的制定以及学科化时期的学术研究情况进行了专门研究,再现了中国化学学科的早期制度化过程。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化学学科取得了重大开展,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化学分支学科蓬勃开展。但以前对于中国化学学科在1949年以后的开展,还从未从学科史角度进行过全面的梳理。本书以1949年以后中国化学学科的开展情况作为全书的重点,填补了以前对于此段历史研究不够充分的缺陷。
《中国化学学科史》共分三大局部、共十七章。
第一局部包括前6章,对化学学科在中国得以建立的外乡文化背景和国际学科背景进行了简要探讨,内容包括中国古代的化学相关实践和知识以及作为中国现代化学学科直接的西方现代化学学科的制度化过程。
主要论述了中国古代化学活动、知识及相应的社会和建制框架。在古代,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均不存在一个独立的化学学科,古代化学活动和知识存在于古代自然哲学、炼金术(炼丹术)、金属冶炼、医学及药物制备以及诸如制陶(瓷)、制酒等实用技术之中。这些实用性的技术一般都有官方和民间两套系统,除去造币为国家职能,冶铁、酿酒等曾经一度为国家垄断之外,其余技术一般既有官办场所又有民办场所。此局部说明了中国古代有代表性的化学实用活动、知识及其社会文化依托。
第二局部全面追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现代化学逐渐传入中国,并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在中国逐渐确立的过程,内容包括化学教科书的引进、名词术语的翻译、近代化学研究团体和研究机构的设置、中国近代化学工业体系的建立等。这局部包括三章。
第三局部、中国现代化学学科的开展,这局部包括后八章。是《中国化学学科史》的主体局部,这一
《中国化学学科史》的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