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与经络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 十二经脉
第三节 奇经八脉
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
第五节 经络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主要内容
第一页,共51页。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与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络的概念
经络系统的组成
第二页,共51页。
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调节功能平衡的通路系统。
第三页,共51页。
经与络的关系:

经——有路径之意。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多
纵行于躯体的深部,且有一定的循行路线。
络——有联络、网络之意。络脉是经脉的分支,
常循行于体表浅部,且循行无规律,纵横
交错,网络、遍布于全身。
通过经脉和络脉相互沟通联系,把人体的五脏六腑
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脉等联结成一个统一
的有机整体。
第四页,共51页。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人体的经络系统主要由经脉系统和络脉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经络系统
经脉系统
络脉系统
正经系统
奇经系统
十二经脉
十二经别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督脉、任脉
冲脉、带脉
阳跷脉、阴跷脉
阳维脉、阴维脉
十五别络、浮络、孙络
第五页,共51页。
正经系统
十二经脉
手三阴经
手三阳经
足三阴经
足三阳经
手太阴肺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肾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内属脏腑,外络肢节,
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路。
十二经别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从十二经脉别出的经脉,有加强表里联系作用。
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
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皮肤分区。
十二经脉附属
经脉系统 经脉系统分为正经、奇经两类。
第六页,共51页。
督脉、任脉
冲脉、带脉
阳跷脉、阴跷脉
阳维脉、阴维脉
奇经系统
具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
二经脉的作用。与十二经
不同的是:分布不像十二
经那样规则;与脏腑没有
直接络属关系,相互之间
也无表里关系。
络脉系统
十五别络
浮 络
孙 络
从十二正经及任、督二脉各分出一支别络,加脾之大络而为十五别络。以加强表里两经在体表的联系作用。
是循行于体表浅部,且浮而易见的络脉。
是络脉中较细小的分支,是最细小的络脉。
络脉系统 络脉,是经脉的分支,有别络、浮络、孙络之分。
第七页,共51页。
第二节 十二经脉
命名
走向与交接规律
分布规律
表里配合
流注次序
循行部位
第八页,共51页。
一、命 名
命名原则
十二经脉中每一条经脉的命名,都是依据其循行分布于上
肢或下肢、四肢内侧或外侧、所属脏腑的名称这三方面来命名
的。
上为手,下为足:凡循行于上肢者称为手经,循行于下肢者称
为足经。
内为阴,外为阳:凡循行于四肢内侧面的叫阴经;循行于四肢
外侧面的叫阳经。位于内侧面的前中后依次为太阴、厥阴、少
阴;四肢外侧前中后依次为阳明、少阳、太阳。
脏为阴,腑为阳:属于脏的经脉叫阴经;属于腑的经脉叫阳经。
第九页,共51页。
具体名称
前——手太阴肺经
内侧—— 手三阴经 中——手厥阴心包经
上肢——手 后——手少阴心经
前——手阳明大肠经
外侧—— 手三阳经 中——手少阳三焦经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977562398
  • 文件大小1.81 MB
  • 时间202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