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一块滚石》读后感范文
我们学校图书馆的传记区一向人迹罕至。一天中午,顾不上吃饭,为了找《梵高传》,我开始在书籍摆放秩序很糟糕的传记区苦苦寻觅。传记区的人迹罕至是包括两方面的,即读者和管理员。索书号根本派不上用场。这里的书大多有一种上了年纪的人的随性。你看,墨索里尼和达利亲热的靠在一起,包围他们那么是另一个完整系列的《美丽与哀愁》,全是著名的女子。科学巨匠们和政治领袖们不分彼此,完全不顾索书号的千里迢迢。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形势下,我很认真的搜索每一个角落,终于发现了我想要的那个索书号,可是这书是《梵高画传》,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我根本绝望了。我放弃了《梵高传》,开始随手翻阅其他传记,顺便尽绵薄之力进行归位。我被一本讲述beatles的小册子迷住了,里面有许多罕见又珍贵的照片和资料。当我看完的时候,下午的上课时间就快到了。我只好迅速撤离。就在转身的时候,我的眼前一亮,一本巨崭新的《像一块滚石》赫然出现了。我怀着朝圣的心情把它捧回了家。
以往看自传,向来是有一点八卦成分的。这次,一开始,也不能免俗。我自认为看书向来不慢(breakingdawn只用了一个晚上),根本是一页页匀速扫过去,但是看到描写baez的地方就会放慢速度,略显亢奋。可是,里面关于baez的描写实在是不多,觉得很不满足。这种不满足一直萦绕在我心上,直到最近反复看了no direction home,才稍微平息一点。
对于一些有感觉的书,在看完一遍后,我会随意翻开一页,向前或向后反复看。《像一块滚石》也在此列。再看时,我开始能够体会到一点dylan游刃有余的意识流手法了。也许他本人写书时并没刻意用什么意识流,但是读起来确实有普鲁斯特文字的那种感觉。随着dylan时近时远的思绪,我的视角从他被lou levy发现的那个冬天,一路延展到事故后在老式花园里散步的某个中午;从北明尼苏到达明尼阿波利斯到纽约;从cafe wha?到gaslight;从baez,到sussi,到sara;从朋友家的长沙发到曾经是henry ford所属的房子......
我想读过这本书的人不会反对我说dylan是个博学的人。他读过好多好多书。对这些书又有自己独特的品位和敏锐的见解。他的很多句式都有《尤利西斯》的影子。他提到了读过《尤利西斯》的事,但是不清楚这本书对他产生了多大的影响,一如其他那些书籍。戏剧、绘画,更不用提音乐,dylan绝非昙花一现的徒有虚名。
看了一段时间后,我彻底脱离了八卦的不纯动机。dylan的文字有着一种强烈的真实感和存在感。他能
《像一块滚石》读后感范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