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注释<1> 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吟,古代一种诗体。<2> 残阳:落山的太阳光。<3> 瑟瑟:原义为碧色珍宝,此指碧绿色。<4> 可怜:可爱。<5> 真珠:即珍珠。诗中的真是真假的真,而并非珍珠的珍。<6> 月似弓:上弦月,其弯如弓。<7> 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译文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 在阳光的照射下, 波光粼粼, 金光闪闪。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 一半呈现出殷红。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 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 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致的弓。赏析这首七绝是一首写景佳作。语言清丽流畅, 格调清新, 绘影绘色, 细致真切。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 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 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全篇用“可怜”二字点逗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明代杨慎《升庵诗话》评云: “诗有丰韵。言残阳铺水,半江之碧, 如瑟瑟之色; 半江红, 日所映也。可谓工微入画”。《唐宋诗醇》评云:“写景奇丽, 是一幅着色秋江图”。清代王士祯《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云: “丽绝韵绝,令人神往。”夕阳临江, 美景绚烂, 半江碧绿如瑟瑟之色, 半江为红日所映。“残阳”紧扣标题“暮江”二字。“铺”字用得贴切精当,显示出阳光是斜照而非直射。“瑟瑟”本是宝石名, 这里用来形容残阳照不到的半边江水的颜色, 与阳光照到的呈红色的一面交相辉映,加之天边缓缓下沉的红日, 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残阳铺水图。白居易的诗擅长铺叙, 而这首小诗则一反常态,跳宕腾挪, 富于变化。前面还是江面晚景,马上给人们展现的却又是夜晚景色,看似突兀,实则自然。“露似真珠月似弓”一句, 不仅比喻恰当贴切, 同时也隐藏着深厚的意蕴。因为只有傍晚到初夜这一段,才有露水, 也只有初三的月亮才会如一弯弓,并且于这时分悬在遥远的天空中。与首二句残阳碧波的描写联系起来看, 时间上是由傍晚到初夜, 可见诗人流连忘返, 长时间陶醉于眼前美景之中。诗人惜墨如金, 仅用二十八字就描绘出残阳碧波的交辉与月牙初悬的静夜两幕胜境。本来是平常的景致,一经诗人生动准确的描绘与组合,便显得那么迷人!凡读此诗者,也会不由得与诗人一起,陶醉于这奇妙的境界中。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精巧的小诗。诗中描绘出两幅
暮江吟(白居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