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演奏理论新起点
二胡演奏理论新起点
二胡演奏理论的新起点
1宋国生教授《二胡演奏艺术》简议
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岳峰2
1982年秋天,当我在河南大学音乐系任教时,我的导师王寿庭先生收到了一本新书。十年之后,王先生把这本书郑重的送给了我,从此,这本书伴随我走过了二十年的二胡教学生活,给予我不少教学理论的滋养。这就是宋国生教授的二胡专著《二胡演奏艺术》。
近年来,当我带着研究生们为文献中的二胡史做课题时,在近百年中国二胡文献的坐标系中,又重新认识了这本书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知道,中国民族器乐的大家族里,二胡算得上是年轻的一员了。与古琴、古筝、琵琶和箫笛相比,胡琴类的文献,据目前所能掌握的资料来看,最早可能是清末民初的一些京胡胡琴曲谱。1918年陈星桓的《京调胡琴秘诀》3,开始出现胡琴类教本,随之,1927年周少梅的《国乐讲义》)4中,正式出现了二胡曲谱。1932年,中国现代文学家、语言学家刘半农先生的《刘天华纪念册》5,奠定了二胡文献的基石;到了1952年,由中国音乐史学家、民族音乐学家杨荫浏、曹安和、储师竹三位先生合编的《瞎子阿炳曲集》6,又为百
1在天津音乐学院201*“宋国生教授执教50周年学术成果展及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2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3
陈星桓:《京调胡琴秘诀》(工尺谱),新中华书馆1918年。4周少梅:《国乐讲义》(工尺,石印),江苏省立锡中1927年印行。5刘复:《刘天华先生纪念册(南胡、琵琶及合奏)》(工尺、线),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等处
1933年捐资印刷。
6杨荫浏曹安和储师竹:《瞎子阿炳曲集》,音乐出版社1952年。年二胡文献立起了一座丰碑。这两本文献,一本来自文学家的视野,一本来自史学家的角度,不仅留下了刘天华、阿炳这两位二胡巨人的珍贵史料,还使他们的二胡作品得以完整流传,成为半个多世纪二胡演奏、教学和理论研究的重要文献。
有趣的是,这两本重要的二胡文献,都不是从事二胡专业的人编写的。与此同期,陆续出现的二胡书著多为二胡教材和二胡曲集,并多以演奏法和作品集的形式呈现着,发挥着20世纪中叶二胡教学和演奏的主要文本作用。譬如,40年代储师竹7的《国乐》(含二胡谱),陈振铎先生的《南胡曲选》和《怎样习奏二胡》8;50年代田光等的《二胡基础教程》9,杨其铮、闵季骞的《二胡教材》10和张韶的《二胡广播讲座》11;60年代朱郁之、唐毓彬的《怎样拉二胡》12和陆修棠的《怎样拉好二胡》13;70年代张韶、汤良德的《二胡演奏法》14等等。从70年代中叶开始,二胡类书籍逐渐出现了由技术层面向艺术分析以及理论性研究渗透的态势,像赵砚臣的《二胡基础训练》15和王国潼的《二胡曲九首及其演奏艺术要求》16,预示着二胡演奏书著的一个转机这其中,有意思的是,七、八十年代两本影响深远的二胡书著,都出自天津音乐学院。
7储师竹:《国乐》(国立劳作师范学校国乐讲义,石印本),巴县青木关精业印刷社、国立劳作师范学校校友会1946年发行8陈振铎:《怎样习奏二胡》(简谱),梅厂琴庐1945年9田光娄生茂徐易:《二胡基础教程》,万叶音乐家出版社1953年10杨其铮闵季骞:《二胡教材》,音乐出版社1956年11张韶:《二胡广播讲座》,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年12朱郁之唐毓斌:《怎样拉二胡》,音乐出
二胡演奏理论新起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