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独立学院《国际结算》教学改革初探
奚萍子
摘要: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独立学院应该加大对《国际结算》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现行的国际结算在教授过程中存在诸如教材陈旧、内容不充实缺乏实践性、教学方法老套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提出精选教材、优化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等改进策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国际结算 实践性 应用型 教学
一、应用型独立学院开始国际结算课程必要性
我国高等教育在本科教学领域涌现出一大批独立学院。独立学院是经政府教育批准、公办大学和社会资本联合举办的一种新型本科层次教学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益性事业。独立学院在依托母
体学校进行办学的同时要思考未来发展方向,大多数独立学院都走应用型教学培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对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实践性要求。作为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应该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目的,提高对实践性课程的重视程度。
《国际结算》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金融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基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基础上,更着重于对实际业务的操作,该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三种基本结算工具、多种结算方式及单据等方面基本理论,并且还需要掌握相关的国际惯例,从而去解决在结算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通过学习让学生能熟悉国际结算相关业务流程与操作规范,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国际结算从业人员所必备的技能,为未来走向银行及在进出后贸易公司进行贸易结算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因而在应用型独立学院必须要重视课程建设,努力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及知识、信息经济发展趋势的应用型人才。
二、现行国际结算教学过程普遍存在的问题
目前,应用型本科学院在教授国际结算课程中主要在教材选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问题。
(一)教材陈旧,实用性不强
现在本科学院院校使用的教材共同特点是重视理论,没有相关的实例和练习,内容相对
比较陈旧,不能及时的更新,因而不能及时的把理论和实务联系在一起,实用性不强。
(二)教学内容不充实,缺乏实践性
目前经管类高新学生在就业中普遍反映出应用能力不足的问题,主要由于在教学过程中一般侧重于对相关内容基本概念的解释,各种结算方式原理及流程的理论解释,教学内容无法联系实践,比如在讲到信用证结算时只能介绍信用证概念、种类、流程,却没有结合岗位来具体讲解如何操作。同时由于课程特殊性需要对教师的英语水平也有较高的要求,但目前缺乏具备较高专业知识及语言能力的教师,而且学生的英语水平也较低,加上教师只能在PPT上告知学生如何流转,学生感觉抽象复杂,难以理解。
(三)教学方式老套,学生缺乏参与
现行的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穿插部分案例教学的方式,但由于引入的案例过于陈旧及简单,加之有些在其他国贸课程中以及涉及,因而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能去体现国际结算课程的专业性及复杂性性。
三、应用型独立学院国际结算教学方法改进策略
(一)以实践性为基础精选教材
应用型独立学院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加侧重,在国际结算教授过程中应该以未来国际经济与贸易职业分析入手,从实际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和岗位素养为出发点,结合独立需要学生学习能力特点来,选择难易程度适中、知识讲解详细
应用型独立学院《国际结算》教学改革初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