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走入幽深】幽深的近义词.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7
【走入幽深】幽深的近义词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
但余钟磬音。

诗题中“破山”即今江苏常熟的虞山,破山寺本名兴福寺,始建于南齐,到常建赋诗之时,已有三百年左右的历史,可算是一处古迹了。
本篇是盛唐诗歌的名作。宋人洪刍作《洪驹父诗话》云:“丹阳殷�撰《河岳英灵集》,首列常建诗,爱其‘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之句,以为警策。欧公又爱建‘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欲效建作数语,竟不能得,以为恨。予谓建此诗全篇皆工,不独此两联而已。”殷�是与常建同时代的著名诗评家,他的赞扬表明此诗问世不久就受到人们的赏识和推崇;欧阳修则是北宋文坛的领袖,他的赞扬又表明此诗的荣誉没有因为时代的改变而衰减。
古诗中的杰作各有妙处,但常常有这样的共同特点:字面浅显明净,不用艰深的语词和生僻的典故,好像一读就能明白,但意蕴却丰富而微妙,反复吟咏,其味无穷。这要求语言精致而富于暗示性,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常建此诗在上述特点上表现得非常突出。
开头两句是平稳的交代,点明游览的时间、地点,并简约描述了古寺的环境与氛围。这种写法让人感觉到亲切和随意,好像跟随着诗人自然而然进入了游览的行程。但其实这两句又并不是漫不经心的。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7
“古寺”在这里既是一个具体的地点,又是诗歌中常用的意象。通常古寺给人的印象是庄严而肃穆的,一般诗人喜欢将它与黄昏的景象相配合。而常建选择“初日照高林”的画面,此时旭日初升,光芒灿烂,照耀山林,古寺掩映于林木之中,静谧而明丽,这是一种动人的景象;而表示

时间意义的“古”和“初”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饶有趣味。
诗人“入古寺”,照例应该看到什么呢?山门、前殿、正殿、钟楼,以及这些建筑中的壁画、佛像,乃是寺庙中必有之物,但诗人一句也不曾提及。现在我们注意一下题目,原来诗人要写的不是“破山寺”,而是寺内的“后禅院”。
这里是有些讲究的。佛教在中国传播以后,变化很多,宗派林立。而特别中国化的也是中国士大夫格外亲近的一支是禅宗。禅宗的特点是不重偶像崇拜,甚至不重经义,而把内心的自我解脱放在首要地位,尤其注意从日常生活、从大自然中获得启示,寻求顿然超悟的契机。常建诗真正要写的是一种禅意,所以虽入古寺,却忽视寺庙的主体。
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穿过竹林中曲折的小径,进入寺庙的后院,那里有僧人静修的禅房,有层层的花木环绕着这些照例是简朴的屋子。前面已经交代了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那些带露的花朵是如何鲜洁,可以想见。“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好像是单纯的叙述。但我们应该知道诗歌不能够依赖叙述,它必须构造意境,并以此暗示更丰富和不确定的内涵(这才能够唤起读者参与创造诗意的欲望)。从蜿蜒曲折的竹林小径走到花木扶疏的后院禅房,景物有幽明的变化,这不仅描写出环境之幽静美妙,也不仅写出禅院远离尘嚣、深藏不露的

【走入幽深】幽深的近义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294838662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2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