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探、实验三足鼎立,三分天下有其一。”早在上世纪 50 年代初,李四光就指出了地质测试在地质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60 年来, 我国地质测试工作为地质科学研究、矿产资源及地质环境评价奠定了重要基础, 成为国土资源调查、普查勘探、找矿、矿产储量计算和矿产综合利用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我国由单一的化学分析发展到具有各种先进仪器的现代化地质测试分析,经历了六个阶段 60 年来, 我国岩矿分析与测试工作由最初的单一化学分析发展到具有各种先进仪器的现代化地质测试分析, 从以铁矿、铝土矿等少数矿种的简项分析为主发展到能分析天上陨石和地下、陆地和海洋中各种自然矿物原料中全部主、次、痕量及超痕量元素, 从传统的无机分析向有机分析、形态分析, 从宏观的整体分析向微观的微区原位分析, 从单纯元素分析向同位素分析, 从单元素化学分析向以大型分析仪器为主的多元素同时分析, 从实验室内分析向野外现场分析拓展。发展历程可分为六个阶段: 初创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至 1960 年。新中国成立伊始,全国原有的化验技术人员不过 20 人,技术装备也十分简陋,仪器设备主要以引进为主。这一阶段主要针对当时勘查和开发的铁矿、铜矿、锰矿等方面的分析任务,以经典的化学分析方法为主。调整、提高时期: 1961 至 1970 年。 1963 年,地质部组织力量对 115 个重点矿区存在的实验技术问题进行调查排队,初步确定分析方法、鉴定方法、物质组成研究、选冶试验和矿产综合利用等 70 个课题,其中急需解决的 18 个课题作为第一批任务。这期间由于“文革”的影响, 不少实验室不能正常开展工作, 但还是完成了 200 多个矿区矿石物质组成研究和选冶试验工作。恢复、整顿时期: 1971 ~ 1980 年。 1972 年,全国地质实验工作会议召开,制定了 1973 ~ 1977 年科技发展规划,确定了新产品试制、物质组成研究、选冶试验和技术方法等多个科研项目。痕量元素分析方法研究是这一时期岩石矿物分析的重点, 各种分析手段均开展了方法研究,取得很大成就。实验测试技术大发展时期: 1981 年~ 1990 年。这一期间,不少实验测试项目被列入部科技项目计划中,并开始成功引进一大批大型精密测试仪器。围绕当时 1: 20 万区域化探扫面工作和非金属矿产的评价和开发利用,建立了大量可靠、适用的实验测试方法。这个时期是地质实验测试技术发展的辉煌时期, 不少实验室在开展找矿矿物学研究、非金属矿开发应用方面、大型仪器设备技术改造方面均取得进展。转轨时期: 1991 年~2000 年。进入上世纪 90 年代后,地质行业进入低谷期,对地质测试工作也造成了极大的不利影响。尽管如此, 各地质实验室仍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痕量多元素分析技术、同位素地质年龄测试技术, 形成了以 ICP-MS , ICP-AES , XRF 技术为主的痕量多元素分析配套方法,并开始注重有机分析在地学中的应用研究,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比较系统地开展了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中心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发展黄金时期: 2001 年至今。进入 21 世纪, 国家对地质工作作了重大调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等一系列重要决定, 从政策、经费等方面加强了对地质工作的支持力度。 2001 年以来, 地质野战军装备规划的落实, 地质调查专项的实施, 中央对科研事业单位各
测试,地质事业的“眼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