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v .
课程名称:园林树木及养护〔二〕 课程类别:必修课
授课专业:园林
授课容:园林树木的土、肥、水管理 授课学时:4
授课类型:理论课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树木土、肥、水管理的意义,能够完成年生长周期的各种养护管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土、肥、水管理
难点:系统完成完整的养护过程
教学方法:讲授、演示、练习、点评相结合。
教学过程:导入〔复习式〕
新课讲授
小结
园林树木的土、肥、水管理
第一节 土壤管理
一、土壤管理的概念和作用
土壤是树木根系生长、吸收养分和水分的根底。是树木生长的根底。
1. 土壤管理——是指土壤耕作、土壤改进、施肥、灌水和排水、杂草防除等一系列技术措施。
2. 土壤管理的目的与作用:
A、扩大根域土壤围和深度
B、调节和供应土壤养分和水分,增加和保持土壤肥力
C、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根系向纵横向伸展;
D、保持或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保水、保肥性能
二 、 肥沃土壤的根本特征
1. 养分均衡
2. 土体构造适宜:上松下实
3. 物理性质良好
. .
. v .
三、 土壤改进
采用机械或非机械方法改善土壤构造和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
〔一〕土壤耕作改进
1. 深翻熟化:深翻结合施用适量的有机肥是改进土壤构造和理化性状、促进团粒构造形成,提高土壤肥力的最好方法
〔1〕时间
栽植前:配合地形改造、杂物去除等,深翻、爆晒土壤〔减少病虫害〕、打碎土块并施有机肥。
栽植后: 早春:蒸发量大易导致缺水,在春旱、多风地区需及时灌水或采取措施覆盖根系,易较秋耕浅
秋末冬初〔最好〕:地上,养分回流,根系易愈合、易发局部新根。耕后灌水
〔2〕次数与深度
次数: 黏土、洼地:一般1-2年1次;
地下水位底、排水好、沙壤土:一般3-4年1次
深度: 因地因树而异,一般60- 100cm。最好距根系主要分布层稍深、稍远些
〔3〕深翻方式
树盘深翻:树冠边缘挖环状深翻沟。适用于孤植树和株间距大的。
行间深翻
全面深翻
隔行深翻
各种深翻均应结合施肥和灌溉。
2. 中耕
. .
. v .
主要目的:切断土壤表层的毛细管,减少蒸发;尽快恢复土壤的疏松度,改善通气和水分状态;去除杂草。
经常性工作,根据气候、树种特性及杂草生长情况,多在生长季节进展。
以去除杂草为主要目的的,在杂草出苗期和结实期效果较好。
尽量不要碰伤树皮。
3. 客土、培土
〔1〕客土
对栽植地局部换土。常在土壤完全不适合树木生长的情况下使用。如在北方种植酸性土植物或土壤被有毒物质污染。
〔2〕培土
在树木生长过程中,根据需要在树木生长地添加局部土壤,以增加土层厚度、保护根系、改进土壤构造的措施。
北方地区可在晚秋、初冬进展。
培土厚度要适宜,一般不超过15cm。沙压黏或黏压沙时要薄一些,一般5-10cm。
判断土壤质地最简单的方法:将适量土放在拇指和食指间揉搓成球,如果球体紧实、外表光滑且在湿时十分粘稠,那么黏性强;如果不能揉搓成球,那么沙性强。
〔二〕土壤化学改进
1. 施肥改进
以有机肥为主,应充分腐熟。
2. 酸碱度的调节
〔1〕酸化处理
使用有机肥、生理酸性肥料、硫磺、矾肥水等。
矾肥水配制:-3kg+豆饼5-6kg+人畜粪10-15kg+水200-250kg, 混合沤制〔高温需1个月〕。用时可取上部清液稀释100倍,结合浇水使用。
. .
. v
园林树木的土肥水管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