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教案一、学习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本课 6 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读自悟中懂得时间的来去匆匆。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要珍惜时间。二、复习古诗,谈话激趣: :同学们,我们学过一首古诗《长歌行》,能背下来吗?这首诗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生:它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2 .师:是啊,“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时间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我们今天再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匆匆》,看看朱自清先生要通过它告诉我们些什么呢? 板书课题:《匆匆》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些什么,预习要求中我们做什么? (学生汇报预习情况) 。朱自清( 1898 -1948 ) ,原名自华,字佩弦。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学生时代即创作新诗。 1920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1 年至 1932 年,曾到英国留学。回国后先后在江苏、浙江的几所著名中学和清华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等校任教。抗日战争结束后, 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学生运动。 1948 年8 月拒绝接受美逝世。他的散文成就很高,写景抒情,委婉细致,气质清新优雅,语言质朴而有风采。《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篇,均以诗意盎然著称于世。有诗集《雪朝》(于人合著)、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洲杂记》《你我》等。解放后出版有《朱自清文集》《朱自清散文集》等。三、学生全上课本,听配乐朗诵。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师:先让我们大声地自由地读读课文,看看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用笔划出来。在读的过程中遇到有不懂的词语或句子,也请你用笔划出来。学课文的时候我们再解决。(学生自读课文,读中感悟) :现在谁能告诉老师, 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板书:一去不复返?) : 这个句子还出现在别的地方,你能找出来吗? 生:它还出现在结尾。(生读句子。) 4..师: 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出了同样的一个问题。这又说明了什么? 生1 :前后照应。生2:说明作者一直在考虑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 作者是用怎样的方式提出这个问题的? 用对比的方法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里可以体会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对无法留住时间的无奈和对已经过去的日子的留恋。 7 .师:对,我们不但要会读,还要学习思考。在读书的过程中,你还碰到了哪些难以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学生汇报交流难理解的句子或词语。) 8 .师:通过读书,我们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了解,那么现在谁能告诉老师,课文是怎样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 学生找出第二、三自然段的有关片段和句子,师指导有感情朗读,在读中理解其意义。句子 1: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9 .教师范读:是啊,时间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流逝了,想到这些,作者心里好受吗?现在,请同学们给老师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让我读读这一自然段, 看我能不能把作者的心情读出来。(读后评议:老师读得怎么样?为什么?) 1
朱自清《匆匆》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