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物理学????本文通过区分微观与宏观的不同性质,指出了现代宏观经济学框架的不完全性, 构造了全新的宏观微观有机统一的动态模型, 阐明了经济系统运行的完整状态, 刻画了自由经济的盲目性,并提供了应对经济危机的具体措施。???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宏观与微观,经济环境,正反馈,饱和,临界状态, PIP , PDP , PGB , PGS 1 ?????一个消费者看到所需商品价格下降时, 会买下该商品; 一个生产者看到所产商品价格上升时,会增加产量。如图 1 描述: 图1 其中: P 为价格水平; s 为个体生产者,个体供给; d 为个体消费者,个体需求。即P↑d↓s↑;P↓d↑s↓。消费者的决策依据是效用最大化, 生产者的决策依据是利润最大化。基于理性自利的经济人假设,建立马歇尔均衡模型,它是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注意: 市场主体既是生产者, 又是消费者, 其目的均为追求剩余利益。生产者为商品或劳动力的所有者,消费者为货币的所有者。??????有趣的是, 生活常识告诉我们, 当大多数人都去抢购商品时, 物价必然上涨; 随着总供给的增加,商品的丰富,价格一定下跌。如图 2 描述: 图2 即D↑S↓P↑;D↓S↑P↓。其数学描述为: SS DDS DP t tt tt????????1 1 其中 P t,D t,S t 分别为 t 期的价格总水平,需求总量(价) ,供给总量(物) 。表明 D?↑, Psdq 0PDS 0Q1 则P↑,ΔS↑则P↓。亚当· 斯密说明了市场供求力量的作用: 商品的供给量如果大于其有效需求, 其价格会下降;如果供给量小于其有效需求,其价格会上升。??????同样是供给与需求, 何以导致相异的结果?从逻辑上看是顺序的不同: 前者是价格决定, 后者是决定价格;从数学上看是数量的不同:前者是个量,后者是总量。这是偶然巧合,还是必然统一?答案是肯定的,两者是同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其内在逻辑是:对于个体而言, 越低越买,他仅是既定价格环境的接受者,价格是外生的;而对于总体而言,越买越高,越高越买。他们是价格环境的决定者,价格是集体行动的结果,价格是内生的。在微观中,存在吉芬例外;在宏观中,无一例外。因此,价格环境对于个体与总体是不同的,或者说,微观与宏观的视角不同,微观阐述个体如何适应经济环境,宏观表明总体如何改变经济环境。它体现了个体的累积将导致总体的质变, 回应了质量互变规律, 这决定了两者方法论的本质区别。对经济变量的内生、外生的不同看法是划分微观与宏观的标准; 同时, 微观是宏观的基础,宏观是微观的总体表现,两者是内在统一的。如图 3 描述: 图3 自由市场内在机制图其中: D 为总需求, S 为总供给, d 为个体需求, s 为个体供给, P 为价格, Q 为产出水平, □为安全经济环境。图4 自由市场经济正反馈图该模型的内在机制为: ⅠD↑P↑s↑S↑P↓d↑D↑Q↑;S↑P↓d↑D↑P↑s↑S↑Q↑正向加速机制ⅡD↓P↓s↓S↓P↑d↓D↓Q↓;S↓P↑d↓D↓P↓s↓S↓Q↓负向加速机制ⅢP↑s↑S↑P↓;P↓s↓S↓P↑价格机制 PP 2P 10Q 1Q 2Q DS sd 市场价格总需求个体需求总供给个体供给产出水平 2 此外, 收入效应, 预期效应, 羊群效应对正反馈的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 1D与S 均是自变量, d、s、P 均是因变量; 2 人们总是依据价格做出行动, 增加或减少消费和生产;另一方面,价格的波动、产出水平的变化又是以人们增加或减少消费和生产的总和为基础。因此, 微观经济基础与宏观经济走势构成了一个反馈系统,进一步究其内理: Ⅰ、Ⅱ表现为明显的正反馈, 我们把Ⅰ定义为产量增加程序( Program of Increasing Production ), PIP ;把Ⅱ定义为产量减少程序( Program of Decreasing Production ), PDP 。或称 PIP 为正增长, PDP 为负增长, 进一步划分为供给减少拉动的物价上涨 PDP 1, 需求减少拉动的物价下跌 PDP 2 ,供给增加拉动的物价下跌 PIP 3 ,需求增加拉动的物价上涨 PIP 4; 3 经济走势= PIP + PDP 。当 PIP > PDP ,表现为经济增长, PIP 为动力, PDP 为阻力,在 L 区,即经济起步期, PIP 最小, PDP 最大, PIP 加最大, PDP 加最小。当 PIP < PDP ,表现为经济衰退, PDP 为动力, PIP 为阻力,在 H 区,即经济高涨期, PIP 最大, PDP 最小, PIP 加最小, PDP 加最大。两者叠加成阻尼振荡。即增长中有衰退因素,衰退中有增长作用。 PIP 、 PDP 对立统一于经济运行轨道中。在增长过
宏观经济物理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