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芥川龙之介?竹林中?的叙事技巧
摘要:芥川龙之介〔1892-1927〕是日本大正时期的小说家,与森欧外、夏目漱石并称为“日本文坛三巨匠〞。1922年首次刊登于?将军?的?竹林中?是芥川的代表作之一。小说采用多元焦点化手法,围绕武士死亡及其妻子被侮辱的事件,通过问答式的戏剧性的呈现视角讲述7人的自我独白。看似各执一词,符合逻辑,却又互相矛盾,真假难辨。其结局的不完整性和不确定性,也使得事件更加扑朔迷离。从深层次看,文章揭示了在现实生活中,人性的阴暗面与“利己主义〞。
关键词:多元焦点化戏剧性呈现视角不确定性利己主义
表达视角,又称表达聚焦,是指表达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的角度。同一事件,从不同视角出发,就可能呈现不同的面貌。表达视角大致分为三类:全知视角〔即上帝视角,表达者>人物〕、内视角〔表达者二人物〕和外视角〔表达者该文通过7位表达者的供词,用以复原真相,即采用多元焦点化。其中樵夫、行脚僧、放免〔衙役〕和老妪〔真砂母亲〕为见证人视角,即次要人物,其讲述的证言对主要人物完整形象塑造起客观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所叙人物和事件做出感情反映和道德评价。比方,行脚僧对夫妻所遭之不幸表示怜悯,抓住多襄丸的放免提供了物证,并坚持多襄丸有杀人动机。老妪宣称女婿性情温顺无仇家,女儿个性好强,不输男子,侧面认定多襄丸见色杀人的事实真相。多襄丸、真砂、灵媒〔金泽武士〕为主人公视角。多襄丸自曝见色起义的杀人动机和杀人过程,从无到有的杀人心里变化。真砂自述不堪受辱,杀掉丈夫。武士通过灵媒控诉妻子被狡猾的多襄丸哄骗,从对抗到顺从并且怂恿多襄丸杀掉自己的转变,不能忍受妻子的背叛选择自杀。以上种种,揭示了3位主人公自己的深层心理活动。
对于阅读文学作品而言,读者和人物之间的对话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问答式的呈现视角拉近了读者与作品人物的距离,可以让两者进行良好的沟通,有便于更深入了解作品及作品背后的意义。读者阅读的过程,也是和作品人物、作者互动的过程。简而言之,阅读不仅是读者的个人行为,更是作家、作品人物和读者间的沟通过程。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不同的读者,有着不同的人生阅历和经验,在作品中读到的含义便也不尽相同。
?竹林中?采用问答式的戏剧性呈现视角。全文提问者是检非使〔类似于官老爷〕,而答复者是多襄丸等7人。纵观全文,该7人都是采用第一人称“我〞,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甚至在其中表达了自身的观点。文中,行脚僧称前天中午路遇这对夫妇,对于夫妇的遭遇表示了怜悯。放免〔衙役〕抓住多襄丸并移交官府,咬定多襄丸是杀人凶手,并认为多襄丸的落网是冥冥中注定,并且还在讲述过程中将多襄丸称之为畜生。
为什么说这种问答式的呈现是戏剧性的?因为这看似和一般电影中堂审的镜头相差无几,只是检非使〔类似于官老爷〕向7人询问案件的细枝末节。实际在某种程度上,这个检非使也可以解读为是读者。作者在写作时,将自己想象成读者,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读者会想问这7人哪些问题。所以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有一种代人感,就好似在和作品人物进行对话。作品人物会将自己所知的一切都告诉读者,由读者自己去判断这些言语的真假,自己去推测真相。这也是该篇短篇小说的一大文学特色。
叙事的不确定性是现代小说家
浅析芥川龙之介《竹林中》的叙事技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