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意拳文章-我对意拳的认识.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我对意拳的认识
韩竞辰

说明:本篇发表于《武魂》1996年总第96期


此文为韩樵先生之子韩竞辰先生所做。韩樵同赵道新、张恩桐、姚宗勋等皆为王乡斋先生之得意弟子,被赐名“道宽”。韩竞辰先生为韩老之五子,随父习意拳数十载。本编辑部对此文略做删节。----编者

近年来,意拳推广迅速,越来越多的人对意拳产生浓厚的兴趣;不少接触意拳的人反映,意拳确实好,但学习起来太难,真有点“形简而意繁”。就自己学习意拳过程来讲,也是经过反反复复,有时像明白了,有时又感到困惑,出现问题就请教于父亲,请教于王老著作,就这样许多问题还是得不到明确答案。但从中感觉到了一点,就是文化问题。我个人文化程度不高,再加上文化代沟问题,老一辈人所讲的、所写的,作为现代人很难确切领悟。发现了这个问题,自己就找来许多有关书籍(包括传统的、现代的)过了一遍,从中得到很多启发,也解决了自己的许多困惑。下面就将近年来学拳过程中和教学过程中个人碰到的和学员提出的一些问题,不揣浅薄地加以论述。


一、入手
    大凡学拳有两种人,一种是以健身为目的,一种是以自卫(技击)为目的。做为初学者,往往都表现出一种学难、求奇、攻专的想法,因而歧端就此产生。大家都知道意拳是以其独特训练方式求得“浑圆力”为始终。往往教者、学者都将“浑圆力”做为人手的运动形式来讲、来练,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训练方法。为什么这样讲呢?王老就此问题在其著作中有所论及,开宗明义“发挥人之良能”、“非常出自平常”。“良能”、“平常’’的说法出自“道法自然”的思想。它包含由量到质的演变过程,就练拳过程来讲,就是以基本素质训练为入门功夫,自然过渡到基本素质训练与专项技能训练相结合的综合训练过程,最终达到质的变化。
    明白了这个道理,那我们就应知道,一上来就是“矛盾力”、“六面力”、“八面力”、“整体力”的训练方法。毫无疑问是行不通的。因为脱离了基本素质训练,所求得的“力”都是片面而僵化的。可惜的是许多人都是沿着这样的思维途径在追求,这条路我也走过,写出来希望学拳者切莫坠落此道。王老明言:“前者已略述养生大意,能肯如此,则养生之道思过半矣,如欲学习高深、技击则亦由此经过……。”


二、力与劲
    我在学习、教学过程中碰到这个问题,拳术中的“劲”到底是什么?往往一说到“拳劲”,练拳人都能讲出这样或那样许多的劲,过后一分析实际是这样或那样一种力。那到底有多少种力呢?就拿一个具体的桩法而言,上肢撑、掴裹、钩、挂、拧、挫等。下肢提、顶、趟、扒、撑等,身体其它部位诸如此类不胜枚举,都是讲力的,在运动中任一动作需要多种力来完成,是无法讲清楚的,更不可步入“执着己身法更糟”的路。我在教学中,经常有学员提问这种力,那种力,这个招法,那个招法,我一般采取简单推理形式反问:如果我们将自己所能见到的拳谱中每一招法、每种力汇集一起,穷一生有限之生“命逐一练过,可能没演完,生命早已终结了。讲到这里,就会有许多人提出,现在我们知道了这样追求不对,那到底什么是拳术的“劲”呢?具体来讲,它是一种符合生理、心理活动规律,顺应运动的大原则,同时又符合拳术运动的形式所表现出的能力。在老一辈运动家们的口中经常听到,摔跤的要有跤劲:练拳的要有拳劲,其实所有专项运动都要具备一种特殊的能力,传统都称之为“劲”。它们的名

意拳文章-我对意拳的认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hangbing3215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9-2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