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阅读教学的“热点”-朗读
平果县同老乡池塘村小学 黄柳萍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见在新的语文标准下,朗读已定位成阅读教学的“热点”。 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吧。
一、教师范读 感染学生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切奏、停顿和速度,轻后果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特别像《一夜的工作》和《再见了,亲人!》这类感情色彩很浓厚的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淡淡,甚至结结巴巴,那就无法表达出作者目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后心潮澎湃激动万分,胸中有千言万语想向人倾诉,但路上又不可能找到倾诉的对象,因此只能对自己说的那种难以抑制的激情,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依依惜别之情,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深情厚意。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自已必须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2
二、依据教材 指导朗读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就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可以是惊奇的,也可以是慢慢儿欣赏的,更可以模仿导游介绍景点时的方式朗读,还可以……这样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充分的发挥。读得投入,读得愉快轻松,也读出了更多的创新空间,充分保障了个体感受的淋漓尽致地张扬。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训练语感。
就高年级来说,在指导朗读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篇的教学充分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尤其像《桂林山水》、《林海》、《可爱的草塘》等这类意境深远,情感浓郁,文字优美的课文,更要让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情地朗读。如教学《可爱的草塘》中“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涌向远方”时,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正确地停顿;二是要读出重音。“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走了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通过这样的朗读指导,学生将会感受到草塘的大与美,目之所及全是绿油油的一片,仿佛置身于广阔的大海,叫人心旷神怡,心情舒畅。有了这种体会,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这种意境,也就会无拘无束地读出作者那种对草塘的热爱之情。
三、重点段落着重朗读课文中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阅读教学的“热点”-朗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