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如梦令》赏析.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如梦令》赏析
  ,名家如繁星闪烁。才华横溢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早在少年时代,便已侧身于这繁星之群,放射出夺目的荣耀。宋人王灼在《碧鸡漫志》中称赞李清照说:“易安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假设本朝妇人,当推词采第一。” 
  《如梦令》词,就是她早期的一首不可多得的名作之一。 这是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图,描绘她一天去溪亭游览,饮酒观景,直至日暮才兴尽而归。词中亭台、小溪、流水、夕阳、醉人,误入碧水池中藕花世界,诗情画意,跃然纸上,形象可感,妙趣横生,读来叫人赞叹不已。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词一开头,以“常记"二字起领,说明所叙的是往事的回忆。这两句着重交代往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起因。一个“常"字还暗示这件往事留给人的印象不可磨灭,难以忘怀,值得时时回味。至于难以忘怀的详细情景,没有直接写出,而用“沉醉"到“不知归路”的程度,让读者去想象那憨直的情态。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接写“不知归路”的奇异景象。在沉醉未醒、意态朦胧之中,任“回舟"荡漾,不知不觉又“误入”一个新天地:斜阳映照的湖面,藕花亭亭,荷叶田田,清香飘溢。这幽美适意的境界,使人爱,使人醉,使人流连忘返,又怎舍得让“回舟"早早地去唤醒游人,寻路而归呢?正在这进退不便、左右两难之际,词人即从醉意迷蒙之中惊醒.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便写醒后渡“回舟”,但已暮色苍茫;要想荡出这“藕花深处”,却又无路可通。在焦急中,不自禁地发出了“争渡,争渡”(“怎么渡,怎么渡”)的呼声。不料,这几声婉转的“争渡”,却惊动了栖息于湖边的水鸟,“呼啦”一声,腾空而飞。暮色苍茫的天空,突然出现一群雪白的鸥鹭,和湖面碧绿的莲叶、火红的芙蕖交相辉映;宁静的湖面上空,、令人陶醉的境界啊! 和李清照的其他名作一样,这首词,历来为人称道,久传不衰。从其内容来说,人们几乎一看便知。但其表现的艺术技巧,却别具风格,使人惊叹,特别令人叹赏的是那词的意境的新奇感,描叙的婉曲性,语言的通俗化. 
  李清照对于词境的开拓,对于生活中美的发现,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生活中的素材,一到她笔下,就好似纯白的日光透过三棱镜,而显现出色彩缤纷的绚丽世界!赞美大自然的山水田园之作,前人不知写过多少优美篇章,而李清照在这首《如梦令》中,却出人意外地把一刹那间美的感受,写成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在这有趣的故事中,有人物,有场景,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读后不仅使人觉得历历在目,栩栩如生,而且使人感到情深味永,新奇可喜。 
  诗贵含蓄。词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抒情诗,通常更需“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字面不涉及此题,正意却要溢于字里行间,亦即所谓“只见眼前景,口头语”,却有“弦外音,味外味”,可以“使人神远”。在这一点上,这首《如梦令》,,着重写的是印象最深化的一瞬感受。但对这片段和瞬息,却不是正面出之,而是通过回忆表现的;但回忆又不是信手直写,而是借助于醉态表现的;对于醉态的描写,也委婉有致。寥寥六句,一句一个画面,一句一个境界,一境推进一境,层次曲折起伏。词的末尾,在似乎无意跌出的新

《如梦令》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upcfxx
  • 文件大小14 KB
  • 时间202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