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空间设计》读书笔记.docx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
精品文档
..
空间的奥秘
——《外部空间设计》读书笔记
廖帅玉11121732
《外部空间设计》是日本著名建筑师芦原义信的作品。
1960
年起,他即开始研究外部
空间问题,为此曾两度到意大利考察。
作者在书中通过比较,
解析了意大利和日本的外部空
间的异同,比方意大利的建筑偏于外向型的空间,
而日本的建筑比较着重内部空间。
芦原信
义还提出了积极空间、消极空间、加法空间、
减法空间等一系列饶有兴味的观点;
并结合建
筑实例,对庭园、广场等外部空间的设计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他所举的例子多数来自于
他曾经亲自参与的工程,实例结合通俗的语言,
十分通俗易懂。尤其是当我在街道上察看其
理论时,发现其确实有其现实意义。
全书分为四章,第一章为外部空间理论,
从总体上对整本书体系确立理论基础,
阐述了
对外部空间定义的理解,他认为“自然是无限延伸的离心空间,相对地,外部空间是从边框
向内建立起向心秩序的空间。外部空间是作为
‘没有屋顶的建筑’
考虑的,所以就必然由地
面和墙壁这两个要素所限定。”并且不同情况下的不同的人对空间的感觉也不相同。甚至从
广义上说,一个正在演讲的人连同他所辐射到的听众也可以是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场。
关于这
一点,让我对空间有了新的理解,
空间就是一个场,是一个创造了特定气氛并明确或暗含了
具有某种界限的范围。一个人思考的时候他的思维殿堂就是一个广阔的空间,
两个人由于他
们之间的关系也形成了一个只属于他们的空间,
三个人更其,而且这个空间开始渐渐变得复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
精品文档
杂起来。他还举了意大利广场的例子,
阐述了意大利把广场作为城市客厅的观点,
这个观点
也十分有趣,这把空间反而简化了出来,一个家庭是由外向的客厅和内向的私人空间组成,
关于一个社区,社区活动中心是这个社区的客厅,
每个家庭被简化成了一个个私人空间,
甚
至我认为关于一个城市来说,广场是客厅,社区又可以被进一步简化。
再往大范围看去,甚
至关于一个国家来说,比方中国,沿海的开放城市比方上海,就像是一个招徕外宾的客厅,
而内陆城市从地理位置来说就像是私人内部空间。
无论是大空间仍是小空间,
都具有某种共
同的特性,当多个空间元素组合在一起呢,
每个空间的特性就凸现了出来,
或是外向或是内
向,也许是具有联系作用的灰空间。
而且空间之间又由于功能等内在因素而联系成一个有机
整体。若是把前面的人与人之间的场抽象出来,大体也可以看作是一个个“小空间”形成的
“大空间”。芦原义信提出了十分出彩的“消极空间(N)与积极空间(P)”理论,把消极
空间与积极空间的特性和他们之间的联系用实际的例子加以说明。
P空间就是最实在最丰富
的空间,比方我们身处的室内空间,而
N空间是相对无序的空间,比方建筑周围的自然空
间。芦原义信还认为
N和P空间可以相互转变,比方房屋旁边的
N空间放在城市里就变成
了兼具有内部性的
PN空间。他还提出“逆空间”的
《外部空间设计》读书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