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2.学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掌握本文的文言常用实词; 熟记通假字; 正确理解古今异义词; 巩固判断句与被动句。
【教学重难点】 掌握本文的文言现象。
【知识链接 】
屈原(约前 340~前 278)名平,字原,又自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人,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伟大诗人。屈原出身于和楚王同宗的没落贵族家庭,任三闾大夫,对内主张
修明法度, 举贤授能, 对外坚持联齐抗秦, 以楚为中心统一中国, 受到腐朽贵族集团子兰、靳尚等人的攻击, 遭谗而去职。 在楚怀王二十五年左右, 被放逐到汉北 (今湖北省西北部) 。从此,楚国国势日益衰微, 后怀王又受到秦国使臣张仪的欺骗, 与齐绝交, 使楚陷于孤立,两次派兵攻秦,结果损兵折将,失去汉中六百里国土。怀王晚年,不听屈原劝阻,在子兰
等人怂恿下,去秦讲和,被秦扣留,客死于秦。顷襄王继位后,继续对秦执行投降政策,
屈原又因此批评旧贵族集团误国,继续受到子兰等人的迫害。在顷襄王十三年左右,再次
被放逐到江南一带。屈原对国家前途忧心如焚,痛恨奸佞误国,但又不肯同恶势力同流合
污,继续坚持自己的高尚理想。就在他两次被放逐的前后,写了不少忧国忧民的诗篇。顷
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 278 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他觉得无力挽救楚国危亡,政治理
想无法实现,极端悲愤绝望,写了《哀郢》 、《怀沙》两首诗后,相传在旧历五月五日这一
天,自沉于湘水附近的汨罗江。从此这一天就被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名曰端午节。
【预习检查】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相随属 (
)惨怛(
)
濯(
)淖 (
)举类迩(
)
皭(
)然
.
.
.
.
.
.
鱼父 (
)
靳(
)尚
汶汶 (
)
枯槁 (
)
哀郢 (
)
.
.
..
.
.
汨(
)罗
三闾 (
)大夫
何不餔 (
)其糟而啜 (
)其醨 (
)
.
.
.
.
.
第一课时
【文本研习】
研习课文
1-6 节
一、文言现象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 1)博闻强志.
( 2)明于治.乱
( 3)娴 于辞令
( 4)图议 国事
.
..
( 5)接遇 宾客
( 6)应对 诸侯
..
..
( 7)王甚任 之
( 8)与之同列
.
..
( 9)心害 其能
( 10)造为 宪令
.
..
1
高一语文·《史记》选读 编制:王静
《屈原列传》学案最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