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ppt


文档分类:资格/认证考试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
第1页,本讲稿共10页
第十三章 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概述
课堂群体的管理
课堂纪律的管理
第2页,本讲稿共10页
第一节 课堂管理概述
一、课堂管理及其功能
1、课堂管理: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2、课堂管理的目标。有效的课堂管理要达到三个目标: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帮助学生自我管理。
3、课堂管理的功能:促进功能,维持功能。
第3页,本讲稿共10页
二、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1、教师的领导方式:普雷斯顿曾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参与式和监督式。
2、班集体特点:班集体规模,班集体性质。
3、学生的责任
4、对教师的定型期望:指人们对教师在学校情境中执行教育任务情况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
第4页,本讲稿共10页
第二节 课堂群体的管理
一、课堂里的群体及其对个体的影响
1、群体的特点:群体通常具有三个明显特征:群体由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根据一定的目的或承担的任务而相互交往、协同活动;各群体成员都受到共同的社会规范的制约。
2、课堂里的群体及其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群体对个人活动起到促进作用,有时对个人活动起阻碍作用。
第5页,本讲稿共10页
二、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协调
1、正式群体:指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明确职责权利以及确定的组织地位。一般而言,正式群体的产生与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松散群体阶段,联合群体阶段,集体阶段。
2、非正式群体:指在正式群体内部,各成员在相互交往基础上形成的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群体。
3、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协调:一方面,要不断巩固和发展正式群体,促进集体的形成。另一方面,要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分别对不同性质的非正式群体给予不同方式的区别性对待。
第6页,本讲稿共10页
三、群体动力的表现
1、群体凝聚力:群体吸引其成员积极成员从事群体内的活动,使其各成员不离开群体的力量。
2、群体规范:约束群体成员的行为准则,它是群体内部各成员间保持思想、情绪、态度和行为一致性的基本保证。
3、课堂气氛:三种,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①教师的领导方式影响课堂气氛,勒温1939年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类。②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影响课堂气氛。③教师的移情影响课堂气氛。④教师的焦虑水平也影响课堂气氛。
4、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1、吸引与排斥
2、合作与竞争
第7页,本讲稿共10页
第三节

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新人
  • 文件大小629 KB
  • 时间2022-01-1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