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doc2
哲觉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2011-2015)
为加快哲觉镇新农村建设步伐, 促进农业经济 发展,实现两年提速发展目标,结合县“十二五” 发展规划, 立足我镇资源优势与发展潜力, 在广泛 征求干部和群众意见、 建议的基础上, 编制本规划。
一、基本现状与发展需求
( 一 ) 基本现状 哲觉镇位于乌蒙山脉腹地的威宁县, 被称为威 宁县“南大门” ,距县城 98 公里,东邻麻乍乡,南 边、西边接云南省,北靠黑石镇。总面积 平方公里,辖 26个行政村, 132 个村民组, 10678 户, 44448人, 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3705 元。
我镇属典型的农业乡镇, 实有耕地面积 68000 亩,林地面积 38874 亩,森林覆盖率 %。有机 肥充足, 土地肥沃, 农业生产条件较好。 地势落差 大,最高海拔哲觉村大竹箐梁子 2290 米,最低海 拔新营村马家湾 1576 米,政府所在地哲觉镇车站 组海拔 2260 米。根据山高谷深地形分为凉山、半 凉山、河谷地带。 农业立体气候明显,
2
水资源丰富, 粮食作物以玉米、马铃薯为主。
我镇政府和群众结合土地资源及市场行情, 广 泛发展中药材种植,极力打造“国药之乡” 。2011 年种植半夏 1663 亩,鱼腥草 3359 亩,百合 3316 亩,魔芋 2592 亩,党参 1395 亩。中药材种植总面 积近 15000 亩。
( 二 ) 制约因素
1、发展意识滞后。 由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 交通限制、 信息闭塞等因素, 哲觉镇农民谋事、 创 业的意识还不高, 学科技、用技术的积极性还较低, 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理念有待加强。
2、发展能力不足。 一是发展资金不足。哲觉 镇多项优势产业现已初具规模, 规模化、 产业化已 经成为产业发展壮大的迫切需求, 相应的资金需求 量也日益增长, 自筹能力的有限严重制约了产业的 发展; 二是产业化组织能力不强。 村民普遍产业发 展意识不强, 对产业化的认识尚停留在表面, 特别 是产业化的组织能力欠缺,没有形成整体优势。
3、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 全镇 26 个村集体 经济薄弱, 没有形成有效的资金积累, 难以对产业 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
4
(三)发展需求
通过对部分农户的走访调查 , 结合村干部、村 民代表的情况反映 , 明确哲觉镇农民增收的现实需 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
1、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资金不足的问 题在产业大户与普通村民中均比较普遍, 由于自筹 能力有限, 亟待在产业的启动、培育、 发展壮大过 程中,能给予资金扶持。
2、加强技术服务。 一是加强新技术的推广, 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二是依托本地优势, 加强 适合本地发展且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新品种的 引进,积极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产品品牌。
3、强化与市场的对接。 一是能够及时了解市 场行情, 发布自身产品信息; 二是希望建立专业的 经济组织、经济人队伍,强化与市场的对接。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紧紧围绕建设哲觉 “国 药之乡” 为中心,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支撑, 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依托,以农民增收为重点, 以建设“五个一万亩”为目标,以“ 1122”党员带 富工程为突破口, 通过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带动村民
4
增收致富。
三、规划建设原则
1 、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引导的原则 以规划为龙头 , 把整体规划、综合规划、系统 规划有机结合; 以土为本、 以人为先, 遵循山地农 业的现状和农民致富增收的现实要求, 定时、定量、 定位地把实现农民增收翻番的目标、 任务、 指标有 机安排。
2、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
科学指导 ,深入调研 ,掌握第一手资料 , 认真分 析发展现状与问题。 立足哲觉特点 , 突出区域特色 , 理清发展思路 , 提高规划针对性。
3、坚持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 科学处理好近期建设目标与长远规划的关系, 处理好分步实施与整体推进的关系。 尽可能实现规 划一步到位,建设项目内容分步进行,循序渐进, 环环紧扣。
4、坚持政府引导,依靠群众的原则 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和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形成 党委领导、 政府主导、 农民主体、 社会参与的领导 和引导机制 , 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四、具体规划
(一) 总体目标
5
按照省提出的 “两年提速发展, 五年大见成效” 的发展思路, 2010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2399元,2011 规划起步实施,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至 3705 元 ,2012-2013 年 全面 推 进 , 年 人均 纯 收入 增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