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严羽对江西诗学的批判.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严羽对江西诗学的批判
古老的中华民族一直被视为诗歌的国度,从《诗经》开始就显示了诗歌的强大的生命力。诗歌这一文学体裁在唐朝的时候更是达到了鼎盛,而唐诗也被历代炎黄子孙广为传诵,流风余韵迄
今未绝。究竟诗歌的魅力何在,很多学者都苦苦探寻,文学史上因此留下了卷帙浩繁的说诗、评诗之作。然而真正对唐诗进行理论总结的却是宋人。随着诗歌热潮的冷却,宋人一方面尝试以新的方法写诗,一方面又艰苦卓绝的进行理论创作。前者以江西诗派为代表,后者以严羽为代表。他们形成了一种互动对话关系,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好戏。
《沧浪诗话》是严羽所著关于诗的理论批评著作,约写成于南宋理宗绍定、淳化间。它的系统性、理论性较强,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全书分为《诗辨》、《诗体》、
《诗法》、《诗评》和《考证》。
江西诗学即江西诗派的诗学主张。江西诗派因北南宋之交的吕本中的《江西诗派宗派图》而得名。为北宋后期诗人黄庭坚开创的一个诗歌流派,有明确的理论主张并形成了诗风大体相近的作家群的诗歌流派。其理论主张为“脱胎换骨”、“点铁成金”、
“无一字无来历”等,因而专门在形式、手法上出奇出新,形成了新奇瘦硬的诗风。江西诗派“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并尊杜甫为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影
响极大。南宋的杨万里、范成大、陆游等诗人都是出自江西诗派。
江西诗学的一些缺陷对宋代诗学产生了较大影响,它使宋诗
创作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基于对这种困境的察觉,严羽提出他的诗学理论体系以期从根本上解决宋诗的一系列问题。本文
将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来探讨严羽对江西诗派的批判以及他提出的解决方案。
一、“兴”体的变异一一“以议论为诗”
江西诗派强调创作主体对生命存在要有深刻真诚的体验,并
且将这种体验以诗歌的形式表露出来,接受者便会被诗中深刻的人生感悟所触动,从而对他们的人生有所帮助。例如黄庭坚的《寄黄几复》中“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书写的是对故人的思念之情,蕴含着诗人关于艰难困苦,穷困潦倒的生命情感体验。他们在抒发自己的情感体验时总是不忘了发几句哲理性的感慨,这源自宋人强烈的
忧患意识。
但是严羽认为这种生命情感体验被江西诗学严重束缚例化,它已不再是刘勰所说的“诗缘情而绮靡”。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
诗歌“兴”体是审美是学范畴,而非道德教化概念。唐人以“兴寄”“兴象”“境生于象外”“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等概念、命题进一步发展了汉魏晋
“兴”体诗学范畴,使之更趋完备。这主要因为:这一时期诗歌创作大多体现出由“感悟”而“兴情”的审美艺术特点,其核心
是没有功利使用的目的诗性意味蕉农的“触物起情”论。
但是由于“理”障阻隔,江西诗学割断了优秀诗歌的“兴”
体传艺术传统,诗歌创作不再“触物起情”,而是蜕变为抽象、
刻板的说理、议论,诗歌因此失去了余味不绝的诗意美感。前人
所说的“感悟而兴”,那时的诗人未受一时理智的干扰、污染,
所以诗人内在的无意识“情”思朦胧模糊、含糊不定,作为对生
命存在的情感反映,这种情感本身也是有生命力的东西,它也具
有自然活泼的生命灵性,富于流动性、扩展性和渗透性。宋代诗
歌充满哲学的思辨,给读者以人生的启迪,但是普遍缺乏能够打
动读者的

严羽对江西诗学的批判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c201601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22-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