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初我国粮食安全的国际环境论文,社会学论文论文,论文》.doc21世纪初我国粮食安全的国际环境论文,社会学论文论文,论文 21世纪初我国粮食安全的国际环境引言 21 世纪在日益临近。 21 世纪的前 30年里, 世界的、尤其是中国的粮食供求状况怎样, 特别令人关注, 已经有许多学者和经济界人士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还有各种各样的猜测。尽管猜测总是带有很大的假想成分, 但那些悲观的论断似乎最能引起新闻媒介的注意, 一时造成了巨大的轰动。 1993 年末, 我国南方粮价一度上涨,引起了世界舆论的广泛关注,关于“中国人能不能养活自己”的争论持续了好几年。我国总体上人多地少,农业后备资源不足,许多地方种粮的比较利益偏低。多年来, 不少传统的粮食输出省转而成为输入省, 南粮北调已经成为历史。我国经济学界的普遍认识是:由于我国农业资源的特点,在较长的一个时期里,我衡状态, 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始终不能掉以轻心。这也是本项研究的一个基本观点。随着时间的流逝, 中国出现了买方市场, 粮食也随着出现了某种程度的过剩,这场争论留给中国人民许多的话题。现在回过头来,冷静地分析我国 21世纪初粮食安全的国际环境,对国人会有很大的益处。在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的时候,更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一、近中期世界粮食产量的估测从全球的范围来看,粮食生产的增长快于人口的增长。1950 年,世界人口是 6 亿, 粮食总产量是 亿吨。 1997 年, 世界人口达到了 58亿, 人口同 1950 年相比增加了 倍;粮食总产量上升到 亿吨, 增加了 倍。在近半个世纪里,世界人均的粮食占有量从 277 公斤增加到 358 公斤;同期肉类增长达 8 倍, 人均占有量从 公斤上升到 37 公斤。世界食物供应量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则主要得益于科技进步。许多人对世界未来食物供应状况的忧虑, 主要出自对未来食物需求趋势的估计。对需求起决定作用的有两个因素:人口增长和收入提高。据估计,在2025 年左右世界人口将达到 85亿,其中人口增长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占世界人口的比重将从 1985 年的 75% 上升到 83% 。与此同时, 城市人口将迅速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将从现在的 31% 增加到 57% 。一些学者认为,由于人口(特别是城市人口) 的增长, 收入的提高, 全世界食物供给量要从现在的基础上增加一倍才能满足需求。(一)国外学者的三种估计国外对世界未来粮食生产的前景,不同的预测很多,结果也很不相同。现在对几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综述如下: 第一种被称做“常规派”, 他们的人数不少。他们认为, 在过去的 40年里,粮食产量的增长主要靠三个因素:扩大耕种面积, 改进土地利用( 主要是扩大灌溉面积),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由于土地开垦逐步向条件较差的地区转移, 进行灌溉的难度增大, 一些投入物的报酬率开始下降。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今后增产粮食主要应当依靠现有耕地来提高单产, 同时不损害生态环境, 为此必须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粮食供给主要是国内的问题, 国际贸易所起的作用很有限。世界谷物产量要从199 0年代初期的19亿吨增加到将来的38亿吨,关键在于发展中国家要使人口的增长率与生产的增长率相协调;而生产增长的关键则是加强科研以及进行开发性生产。第二种是“乐观派”。世界银行国际经济部高级经济师 。他们指出, 从食品的实际价格、卡路里消费水平和人均食物占有量等指标看, 世界的食物供应状况 1990 年代好于 1960 年代。食物的实际价格在一个世纪长的时间里, 大体呈下降的趋势。在过去的 20 多年里, 发展中国家的人均卡路里摄入量上升了 27% 。他们对 2010 年作了预测,并且假定人口增长率从 1994 年的 % 下降到 2010 年的 %, 而食物增长可保持每年 % 到 % 的速度。到2010 年,全世界谷物的生产量可达到 26亿吨,全球粮食的供应将足以应付需求的增长。不过,发展中国家的粮食进口可能要以每年 4%的速度上升, 但发达国家的生产能力完全可以满足其需求。[NextPage] 第三种是以世界观察研究所 L. 布朗为代表的“悲观派”。他们主要依据是资源退化, 世界粮食增产的速度从过去的每年 3% 下降到近十年来的 1%, 认为草地的使用已经超过了合理限度, 而鱼的产量已经“达到了生物再生产的极限”。所以,食物的三大来源——作物、畜牧和渔业, 只剩下改进土地的生产率一条了。在这方面, 又受到以下六个方面的限制:未使用的农业技术储备减少;人的需求主要将转向畜产品和渔产品;水资源限制;许多国家的肥料报酬率在下降;土地面
21世纪初我国粮食安全的国际环境论文,社会学论文论文,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