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李白的“侠”情结及其游侠诗.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李白的“侠”情结及其游侠诗.doc李白的“侠”情结及其游侠诗摘要:游侠诗是李白诗作中重要的一部分,这些游侠诗不仅填补了汉之后史书对“游侠”记录的空白, 也对传统的侠的人生价值取向进行了指引和规范, 后世许多文人志士, 也常借用游侠形象表达自己的某些志向。李白塑造的“游侠”形象, 体现了盛唐时期文人积极向上、积极实现人生价值的乐观心态。关键词:游侠诗;李白;文人心态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 ( 2015 ) 06-0081-02 “侠”这一概念, 最早见于韩非子的《五蠹》:“儒以文乱法, 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 犯禁者诛, 而群侠以私剑养。故法之所非, 君之所取; 吏之所诛, 上之所养也。法、趣、上、下,四相反也,而无所定,虽有十黄帝不能治也。故行仁义者非所誉,誉之则害功;工文学者非所用,用之则乱法。”另外在《五蠹》中,韩非子还提到了“游侠”、“私剑”,而“私剑”者即是“游侠”的最初面目。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为游侠作传, 选取了韩非子《五蠹》作为开篇。在《史记》的《游侠列传》中, 司马迁较为精细地将“侠”的基本特征用文字勾勒出来。“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隼В? 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 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到了东汉, 班固在《汉书》中也为游侠作传, 叙述朱家、剧孟、郭解、万章、楼护、陈遵、原涉等汉代七个游侠人物的事迹。自班固之后, 历代史家不再单独为游侠作传,“游侠”消失于史书之中,再没有历史事实作为参考的依据。虽然在《汉书》之后, 再没有史家单独记述游侠的故事和事迹, 但这并不代表“游侠”从此消失,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游侠诗歌、唐代记录游侠故事的传奇、宋元讲述“游侠”人生的话本, 都带有诗人、作家创作时代的生活印记。随着“游侠”诗歌和传奇的增多,“游侠”的形象逐渐脱离了固定的程式, 不同于史书中明确记载的人物形象, 而是变成了一种精神, 一种符号。从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开始写作《史记》,到唐懿宗咸通年间裴?o 创作《传奇》,将近百年的时间,“游侠”的形象逐渐从模糊变得清晰,从复杂变得单一:快意恩仇,仗剑行侠,武艺高强。李白一生创作了许多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的诗篇,其中提到“侠”或与之相关的诗就有近百首。李白笔下的“游侠”,有着许多共同之处,集中表达了李白的人格魅力与处世之道。一、“侠”自闾巷来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对“侠”也进行了分类, 提出先秦有两类“侠”: 一类是卿相之侠,“近世延陵、孟尝、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亲属,藉于有土卿相之富厚,招天下贤者,显名诸侯,不可谓不贤者矣。比如顺风而呼, 声非加疾, 其势激也”; 一类是布衣( 闾巷) 之侠,“至如闾巷之侠,余甚恨之”,“古布衣之侠,靡得而闻已”。龚自珍的诗句“一箫一剑平生意, 负尽狂名十五年”(《漫感》), 可谓从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历代文人墨客对于“侠义”的终极理想。尽管李白常常自称要实现“仗剑行侠”的愿望, 但对于李白来说, 他身上的文人气息还是颇为浓厚的,“萧”选比“剑”来得容易。不过,无论用“萧”还是用“剑”去实现人生理想,有一点都是共通的,即是依靠个人的努力,而不是祖先的庇荫。李白的《行行且游猎篇》:“生年不读一字书, 但知游猎夸轻巧。胡马秋肥宜白草,

李白的“侠”情结及其游侠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ing_zhiguo02
  • 文件大小28 KB
  • 时间2016-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