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量守恒单摆
第1页,本讲稿共23页
2010模拟: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海淀东城朝阳一模)、用单摆测g(海淀朝阳丰台二模)、测金属电阻率、多用电表、牛顿第二定律、简谐振动、测金属电阻率、测电动势和内阻、多用电表、匀加速运动、小灯泡伏安曲线、电表改装
第2页,本讲稿共23页
高中物理实验总体上分为四类:①基本仪器的使用②测量性实验:单摆测重力加速度③验证性实验:验证动量守恒④探究性实验:
操作步骤、对原理的理解、
误差(碰撞实验中,统计法打10次找圆心的方法)
第3页,本讲稿共23页
原理:质量为m1的小球,以速度v与原来静止的质量为m2的小球发生对心碰撞,碰后m1、m2的速度分别为v1、v2。如果系统动量守恒,则有
最大的好处在于
不必测量碰撞前后小球的速度。
第4页,本讲稿共23页
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两小球的质量 m1、m2。2、按图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将斜槽固定在桌边,并使斜槽末端点的切线水平。3、在水平地上铺一张白纸,白纸在复写纸的 下面。在白纸上记下重锤线所指的位置O,它表示入射球m1碰前的位置。
第5页,本讲稿共23页
实验步骤:4、先不放被碰小球,让入射球从斜槽上同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滚下,重复10次,用圆规作尽可能小的圆把所有的小球落点圈在里面,圆心就是入射球不碰时的落地点的平均位置P。5、再让入射小球从同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滚下,使两球发生正碰,重复10次,仿步骤(4)求出入射小球的落点的平均位置M和被碰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N。
第6页,本讲稿共23页
实验步骤:6、过O、P作一直线。7、用刻度尺量出线段OM、OP、ON的长度。8、分别算出与的值,看与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相等。
O
P
M
N
N'
M'
第7页,本讲稿共23页
【注意事项】1、要调节好实验装置,使固定在桌边的斜槽末端点的切线水平。2、应使入射小球的质量大于被碰小球的质量。3、每次入射小球从槽上相同位置由静止滚下,可在斜槽上适当高度处固定一挡板,使小球靠着档板,然后释放小球。4、白纸铺好后不能移动。
第8页,本讲稿共23页
1、在“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中,下列关于小球落点说法,正确的是( )(考察原理和操作)A.如果小球每次从同一点无初速释放,重复几次的落点一定是重合的。B.由于偶然因素存在,重复操作时小球落点不重合是正常的,但落点应当比较密集C.测定P点位置时,如果重复10次的落点分别为P1、P2、P3…P10,则OP应取OP1、OP2、OP3…OP10的平均值D.用半径尽量小的圆把P1、P2、P3…P10圈住,这个圆的圆心是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P。
BD
第9页,本讲稿共23页
2.在“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中,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有( )(误差来源)A.碰撞前入射小球的速度方向、碰撞后入射小球的速度方向和碰撞后被碰小球的速度方向不是绝对沿水平方向。B.小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空气阻力。C.通过复写纸描得的各点,不是理想的点,有一定的大小,从而带来作图上的误差。D.测量长度时有误差。
ABCD
第10页,本讲稿共23页
动量守恒单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