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送礼技巧
送礼的十六种“自杀行为”
1、和客户的关系还不是很熟时贸然送礼。
2、提着很大件、很扎眼的礼物到对方的办公室。
3、在对方身边有其他人时送礼。
4、送礼之后到处和别人说,我给某某送礼了。
5、一边送礼,一边请人帮忙。
6、送礼的第二天就打电话给对方,问对方某件事能否帮忙。
7、直接送现金、钻戒、黄 金等贵重礼品。
8、“刻意”送礼,比如说用“特意”、“专门”、“专程”等字眼来形容给对方送礼的行为。
9、送的礼物根本不合适对方。
10、只有节日才送,平时一点表示也没有。
11、送的礼物没包装。
12、在春节、中秋、端午这些送礼的高峰期,送出去的礼物是大路货。
13、平时动不动就送礼。
14、没有弄清对方的位置、权限和在公司内部说话的分量,就贸然送礼。
15、给下级送的礼物比给上级的还贵重,并且上级很可能会知道这个事。
16、办事之前拼命送礼,事成之后音信杳无。
多国际大公司的做法值得参考。如某国际IT公司内部有要求,赠送给客户的礼品价格不能超过两百元,否则视为违反公司内部条例。另一个外企逢年过节赠送的礼品也仅仅是一本笔记本,但上面却烫印了客户的名字。“如此细微体贴的举动让人觉得礼轻情意重。”
企业与客户之间礼尚往来是一种情感维系的手段,国际化的公司在这一点上有着较为相同的模式。某国际公司市场公关部负责人介绍,在过节送礼时,一方面既要避免涉及法律风险,价值过高的礼品随时会变成定时炸弹。在倡导廉洁风气的社会中,价值过高的礼物难免有贿赂之嫌,因此无论是送还是收,都应避免,否则就与正常的社交理念相背离。高价礼品不仅让客户感到烫手甚至为难,而且也超出了日常关系维护的平衡点。另一方面,送礼也是体现企业品牌文化的机会,如该公司元旦新年时,会为客户送上一本专属的日历,日历中包括生日、中秋、母亲节等重要节日上都会标注出客户的名字,这一礼物正好体现出该公司的特点———个性打印服务十分出色。在这两点上,越来越多企业在和“国际趋势”接轨。除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公务来往之外,非公务之间的私人关系在送礼上也有一些学问。
A公务送礼切忌贵价重礼
送,但不能急功近利
送还是不送,这已经不成为一个问题。稍微有几年工作经验的人得出共识:给客户的礼,还是要送的。通常来讲,是乙方给甲方送礼。有过多年做客勤服务经验的卢先生总结说,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送礼也就势在必行,“至少能混个脸熟,有什么事情就好办很多。”据有经验的人士介绍,给客户送礼,实际分很多种类型:一是维护和联络感情,方面和客户沟通,二是对对方为自己做的事表示感谢,三是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四是让别人知道你记得他,五是表示祝贺和祝福,六是表示你对他的关心……而新手只需要记住的是,无论送礼有多少种类型,有多少种目的,但首先一定不要表现得太急功近利,或者至少不能让对方觉得你急功近利。在一家民企做采购员的小刘就有一次惨痛的经历,有一次,他好不容易约到一位重要客户吃饭,并精心准备了两份礼物送给对方。气氛本
来很愉悦,可是小刘太心急,当下就问起明年采购份额的事,客户马上很不高兴,礼物也没收,直接走人了。
销售送礼技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