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鉴赏之
第1页,本讲稿共2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诗文,让学生初步了解意象。
2、引导学生借助对意象的理解读懂诗文, 尝试鉴赏诗歌。
第2页,本讲稿共25页
意象:“意”就是意念,“象”就是物象。有一个想法
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此诗虚实相生,语意双关,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又由于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故被视为处于浊世而仍保持气节的高洁之士的高雅品格
第12页,本讲稿共25页
④桃花
清新亮丽,代表着阳春、爱情与婚姻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宋)徐府
人间四月芳霏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生命短暂却灿烂非常 ,又常比喻美人,含有浪漫和伤情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唐)崔护
生命短暂却灿烂非常 ,又常比喻美人,含有浪漫和伤情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杜甫
第13页,本讲稿共25页
⑤水仙
朴素高洁,被人们视为吉祥、美好、纯结、高尚的象征。多从“水仙”名字着眼,视它为下凡天仙、洛神湘妃、汉滨仙女、素娥青女等。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黄庭坚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刘邦直
风鬟雾鬓无缠束,不是人间富贵妆—李梦阳
第14页,本讲稿共25页
⑥牡丹
娇艳多姿 ,雍容大方,富丽堂皇。
映叶多情隐羞面,卧丛无力含醉妆 —白居易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李白
昨夜月明浑如水,入门唯觉一庭香 —韦庄
寄寓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白居易
第15页,本讲稿共25页
4、竹子:它虚心,有节,根固,潇洒,挺拔,所以诗词中多喻为“坚贞”,“高雅”,“有气节”“经冬不凋,有毅力”。诗人常借竹言志,托竹寓情
苏轼在《绿竹筠》中咏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表达了文人士大夫清高脱俗的雅趣。“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高度赞扬了竹子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秉性。表现顽强生命力的,如“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年”(白居易《题李次云窗竹》)
第16页,本讲稿共25页
5、 燕子
1)因结伴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
2)因恋旧巢,又成为表现时事变迁、人事代谢的寄托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文天祥
第17页,本讲稿共25页
6、梧桐
凄凉悲伤的写照
金井梧桐秋夜长,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王昌龄《长信秋词》
一声梧桐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徐再思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
梧桐树,三更雨, 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
第18页,本讲稿共25页
7、杜鹃
又名杜宇、子规、蜀鸟
1)叫声被拟为凄惨的“不如归去”,因而有凄凉哀伤之意,用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五溪 —李白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吴融(唐)
2)用以表现环境凄凉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李白
3)也用来比喻坚贞的人格魅力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文天祥
第19页,本讲稿共25页
8、寒蝉
陆云称赞蝉有五德:文采、清高、廉洁、俭朴、信用。因而成为自比清高的载体。而秋蝉命折旦夕,秋雨之后便剩哀鸣,又成悲凉的同义语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骆宾王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李商隐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
第20页,本讲稿共25页
9、鸿雁
1)寄予浓浓的乡愁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南北朝)薛道衡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赵遐
2)代指书信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杜甫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 —李商隐
第21页,本讲稿共25页
10、其它
1、浮云——游子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
2、梅子——少女情怀
倚门回首,还把青梅嗅 ——李清照
3、骏马——志向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杜甫
4、丁香——愁思或情结
古典诗歌鉴赏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