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今译】在金人铁蹄践踏下的遗民,流尽了泪水; 盼望南宋王师的来到,又等了一年。【赏析】这两句诗集中而深刻地表现了作者怀念北方人民、渴望收复失地心情。但不是从主体角度直抒感情,而是从客体一方下笔,写遗民“南望王师”。叙事富于变化,构思颇费匠心。胡尘,即胡马扬尘, 形象地表现出侵略者统治的横暴。“泪尽”的“尽”, 表明遗民受蹂躏极深,以致欲哭无泪。“南望”的“望”,表现出沉沦半个多世纪的遗民翘首盼望的心态。两句用词确有“言简意深,一语胜人千百”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他以小说、剧作和曲艺著称于世,在散文,诗歌、杂文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一生写下见多部长篇小说, 70 多部(篇)中短篇小说, 30 多部剧作,近 20 部译著等。其代表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剧本有《茶馆》《龙须沟》。老舍出生在北京一个贫民家庭里, 1913 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受古典文学熏陶, 开始用文言学习写诗和散文。 1917 年毕业后即任小学校长。 1924 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陆续写出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3部具有讽刺、幽默、滑稽特色的长篇小说,提供了现代小说史上最早的讽刺性的长篇体制。 1930 年春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1936 年夏,老舍辞去教职,从事专业写作。 1946 年与曹禺赴美讲学,写完了 100 万字的巨著《四世同堂》的最后一部及其他作品。 1949 年回等职。 1951 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文革”开始后,受到残酷迫害,于 1966 年8月 24 日含恨自尽。他的其他重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牛天赐传》《离婚》《鼓书艺人》、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牙儿》、话剧《方珍珠》等。《茶馆》以北京一座茶馆为舞台,利用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的特点,展开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盘踞时期和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统治崩溃前夕三个不同时代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动向。前后半个世纪,上场人物六七十人,几乎包括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各种社会阶层、社会势力的代表。全剧没有中心的故事线索, 各幕之间也缺少前后呼应的紧密的情节联系,却能结构严密,一气呵成。它时代色彩强烈,多方面的再现了尖锐的矛盾冲突和丰富的社会生活,并且通过旧中国的日趋衰微,穷途末路,揭示出必须寻找别的出路的真理。剧本在出身不同社会阶层(民族资本家、茶馆主人、个体劳动者)、却都潦倒不堪的三个老人撒纸钱自悼的悲怆场面中结束,象征着为旧时代送葬。全剧仅三万余字,却包含了如此丰富的历史内容,又处处闪烁着作家的睿智和幽默,被人誉为"每一句台词都有其自身的独特的意蕴,看演出真实难忘的艺术享受"。第一幕: 1898 年,戊戌变法失败。一个初秋的上午,裕泰茶馆开始营业,掌柜王利发兴致勃勃地坐在柜台上。三三两两的旗人,遛够了鸟儿,走进茶馆来歇腿、喝茶。有两位茶客唱着京戏,另外几个围着桌子观赏瓦罐中的蟋蟀。茶馆中到处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年轻力壮为人正直的常四爷偏要谈谈国事。他说他痛恨洋人,痛恨那些吃洋饭、讲洋话的人,也看不起二德子之流在营里当差的。他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两个特务吴恩子和宋祥子抓去,送进了监狱。相面骗人的唐铁嘴来讨碗茶喝,说媒拉纤的刘麻子也来了,要把康六 15 岁的女儿康顺子卖给 70 多岁的庞太监当老婆。主张实业救国的秦仲义走进来,说什么要办工厂,搞维新。顽固派的代表庞太监则杀气腾腾地说: “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 谁敢改祖宗的章程, 谁就掉脑袋! ”这表明了当时政治的黑暗。第三幕: 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这时的裕泰茶馆更加破败,只有“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更多,字也写得更大。这一幕中,几个主要人物都已老态龙钟并且有了子孙;老地痞流氓不见了,代替他们的是他们的下一代。这些小辈干起坏事来,比他们的父辈更加无耻。幕启,康妈妈正在商量去西山找康大力,由小刘麻子介绍来当女招待的小丁宝,也走进茶馆与老掌柜的攀谈。这个时候,黑暗势力更加猖撅,百姓生活更加困苦。小刘麻子向小唐铁嘴炫耀着他那一套拐骗妇女的缺德计划,被国民党党部雇用的打手小二德子跑到茶馆来抓人,庞四奶奶则来
三万里河东入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