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石灰吟》优秀教学案例.doc第 1 页
古诗《石灰吟》优秀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负责教学的校长晚上 8 点半打来电话,说教研室的特级 教师杨献荣老师第二天要到学校听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课。 我是备课组长,况且从教 14 年以来,还从未被特级教师听 过课,这样的机会怎可错过 ?因此欣然接受。
正好教到古诗《石灰吟》 ,就教这课吧。上次正好参加 市“轻松、 高效、有创造”地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感受颇深, 我就朝这个方向努力,上一堂扎扎实实的语文家常课。
案例介绍:
一、导入:
1、先后板书:志、诗言志、托物言志,问学生是什么 意思?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言志、托物言志的诗。这 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写的—— ( 学生齐读课题《石灰吟》 )
二、解释题目:
1、“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有赞扬、称颂的意 思。
2、你还知道带有“吟”的诗题吗 ?( 《暮江吟》、《游子 吟》等 )
三、指导熟读诗文:
1、师范读《石灰吟》
2、“焚”是生字, 前鼻音 ( 学生读一读 ) ,字义,写法(
第 2 页
上 下结构,双木“林”,师范写,生也认真地写一个。 )
3、学习古诗文的第一步就是要读好诗, 读准每个字音, 将诗句读正确、流利。 ( 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齐读。 )
4、读出节奏美,就要体会在哪儿停顿,并能做到停而 不断。
(1) 、学生自读体会。
(2) 指名读,师略加指导。
(3) 齐读。
四、理解诗意:
1、请同学借助注释,试着理解诗意,遇到自己解决不 了的地方,注上记号。
出示:
锤:敲打。 击:撞击。 若:好像。 等闲:平常事。 2、同位互相说说。
3、集体交流,师随机指导。适当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意 时加上关联词 ( 如:即使身体粉碎变成石灰,也不畏惧。因 为,它要把洁白干净的石灰留在人间。 )
五、体会诗情:
1、诗中“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身碎骨”这三 个词写出了石灰生产的过程,从这三个词中,你体会到什 么?( 教师边说边在这三个词上用红笔画上红线。 )
第 4 页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石灰生产过程的艰辛、困
难重重、历经磨难。
师或学生简单介绍石灰制造的过程:石灰的前身叫 石灰石,和珊瑚礁、大理岩的成分一样,将石灰石放入石灰 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火的 焚烧,它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时的外形仍像一块块石 头,但浑身雪白,十分耀眼。如果把生石灰放进水中,水立 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经过这次沸腾后,又变成了 熟石灰,模样也由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这时,把 熟石灰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你们看,我们教室的白墙就 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
有感情地读好这三个词。 ( 指名读, 诗指导, 齐读。 ) 2、“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它全然不 怕,因为目的只有一个——“要留清白在人间”
3、( 师) 用红笔圈出“清白”, 问:你怎么理解“清白” 的?
(1) 石灰洁白干净的外形。 (2) 不怕牺牲、乐于奉献的精 神。
4、让我们带着对石灰的敬佩、 歌颂之情, 再读这首诗。
5、说一说你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具有石灰精神的人,说 说他的事例 ?
6、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 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
古诗《石灰吟》优秀教学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