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福建省清流县灵台山客家祖山文化园客家祖山佛光之旅海峡两岸三地定光佛文化艺术交流旅游文化节情牵客家根系祖山客家祖山佛光之旅?活动时间:拟定于 2014 年 10 月-11 月?活动地点:三明市清流县客家祖山文化园?活动人数:不少于 10000 人项目背景(一) ?客家祖山---灵台山?地处海西中部的灵台山钟灵毓奇、名享古今,是集中华文明与客家文化于一体的客家祖山,是闽粤赣及海内外客家人千百年的朝圣地,是客家人上千年历史的开拓地,是一部积淀客家千年人文历史的厚重经典之作。总面积 40 平方公里,主峰海拔 1060 米。其形伟峻端庄,酷似观音坐莲,又因客家人的保护神定光古佛常云游和显应于此,被称为“古佛山”。是“定光古佛的道场,全球客家圣山”。山上现有始建于北宋、元代、明宪宗、清代建造的五座寺庙。被誉为“闽西第一寺”。?每年海内外前来朝拜的信众络绎不绝,成为享誉八方的佛教名山。灵台山是客家人虔心尊崇的祖山。西晋末年开始至清末, 客家民系有过多次大迁徙。隋唐以来,便有一批批中原汉人陆续迁入灵台山周边地域肇基立业,此后又有一批批客家人从本域迁播外地, 成为历史上客家人的重要摇篮区、中转站、集散地和当今客家人的聚居地。据传,凡迁入者必谒灵台求安生,凡家居者必朝灵台求康乐, 凡迁出者必拜灵台求前程。据说,客家先祖巫罗俊朝拜此山而雄心勃发,率众开辟黄连镇; 东汉黄香、马援、唐朝名将罗成、李晟,名相魏征、萧瑀、开闽王王审知后裔等三四百姓氏家族迁安于此都经年朝拜灵台山,代代家兴业旺、子嗣昌茂、繁播各地。灵台山因此成为名传古今的“客家祖山”和“客家发源地”,与长汀客家母亲河、宁化客家祖地、福建土楼并称“一河一地一山一楼”,灵台之灵每年吸引闽粤赣及海内外数十万客家人到此朝宗祈福。中、台湾客属总会会长吴伯雄曾为灵台山题词: “定光圣殿,灵台奇葩”。原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之子、中国宝利集团上海三利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邓运在灵台山考察时欣然题字: “客家祖山,灵台圣地”。中国书法家协会多位书法家题写楹联。当代中国著名的国学大师,有“当代屈原”之称的文怀沙先生题写楹联:万里迁居,四海扎根,根系灵台崇祖地;千秋寻梦,一心创业,业兴寰宇壮中华。原任中,中国书协创作评审委员会主任、编审,现任中国书协顾问,刘艺先生题写楹联:客无论老新,溯一脉清流,源来吾祖;家不分远近,寻万枝乔木,根在此山。项目背景(二) ?客家祖山文化园?是福建省确定的客家祖地生态文化保护与建设的十个项目之一。并做为 2012 年世界客属第 25 届恳亲大会祖山朝圣的重要活动场所。全省重点项目之一。省旅游局定位“一河一地一山一楼。”? 2007 年开工建设,分三期。首期打造高 米定光大佛铜像,并建有祖山禅院、客家万人广场、客家素食馆、迎客桥等。耗资近 亿。?为天下客家人搭建一座联系世界、沟通心灵、寻祖问根的神圣桥梁。定光古佛,又叫“定光佛”,属六过去佛之一,是历史上唯一被朝廷正式敕封的“定光佛转世”的高僧。据成书于南宋开庆元年( 1259 年)的《临汀志》记载:定光佛俗姓郑,名自严,泉州府同安人,生于五代(后唐)应顺元年( 934 年),自小有“奇识”。闽王延政天德九年( 944 年), 11 岁时出家修行,皈依当地建兴寺契缘法师席下; 17 岁时游豫章(今江西南昌),过庐陵(今江西吉安) ,契悟于西峰园净大师“由此夙慧顿发”,然后云游四方,在闽浙赣周边留下除蛟伏虎,疏通航道,活泉涌水,祈雨求阳,赐福送子,筑陂止水以及屡显神灵,护国佑民的传奇故事。因“大师生前乐为善举,有求必应且法力无边”,故其过世后,百姓“收舍利遗骸骼塑为真像”尊奉为佛,香火旺盛。定光佛介绍定燃万载感召日月, 光耀千秋普渡众生定光佛——客家保护神?定光古佛受到客家各界人士的认可和尊奉, 被客家人尊称为是能带来好运的吉祥神,庇护客家百姓的保护神。以此地为开端的定光古佛崇拜,成为闽西地区最重要的神祗崇拜,定光古佛由此演化成闽西地区的区域神明而广受尊崇。随着客家人的繁衍迁徙,定光古佛信仰也在台湾及东南亚地区落地生根。近年来,两岸交流增多,台湾的定光古佛寺庙也找到了大陆的祖庙,每年都有台湾信众到灵台山做义工。两岸客家佛光同源、一脉相传,定光古佛成为两岸客家人文化认同、族群认同的精神纽带。如今,客家人为定光古佛重塑金身,在灵台山顶敬塑一尊高 米的定光古佛铜像,塑像中的定光古佛端坐于莲台之上,身披袈裟,头戴灵冠,敛容垂睑,面向西方,头顶蓝天,俯瞰尘世,其圣光与气度让观者无不动容,成为客家人世代景仰的保护神的化身。彰化定光佛廟?彰化定光佛廟又名定光庵,主祀定光古佛。全台灣只有彰化及淡水鄞山寺二處,故為稀少性之古寺,主要為福建汀州籍移民所崇信,為一「人群廟」,故又稱汀
客家祖山佛光之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