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鼓文化
——第四小组研究性学习
1
-
问题的提出:
鼓是精神的象征,鼓,这个概念,历史当然很悠久,作为具体形象的鼓,却随着历史文化的演进,也在不断地演化,不断地新陈代谢与改进,进展中;那么鼓是怎样进展的?又有那些文化呢?对此我们开放了一次调查;
2
-
调查和研究的渠道:
我们通过上网查资料,查阅图书,拜访老师和家长,实地考察等渠道来调查;
3
-
指导老师:刘丽娜
组 长: 李霞
资料查找:郭建旭
资料整理:李霞
实际调查:颜承昊 杨明
调查记者:张瑜
小组分工
4
-
鼓在汉族民间舞蹈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分析其艺术形式,风格与地域文化的特色,有以中原地区为代表的北方鼓励,多是集体表演,风格粗犷,气概恢宏,队形的变化也多,如河南开封“盘鼓”,陕北洛川“蹩鼓”及“兰州太平鼓”等;有长江流域一带的南方鼓励,小型多样,敏捷纤巧,并多演唱肯定的情节,如安徽“凤阳花鼓”,江苏无锡“渔篮花鼓”,湖南“地花鼓”等;花鼓励在北方一些地区也广为流传,但多是重舞不重唱,讲究技艺求精;如山西“晋南花鼓”,陕西“宜川花鼓”;
中国鼓文化
5
-
威风锣鼓
概述:流传于山西临汾地区的洪洞,霍县,汾西等地;过去多在庙会,祈神,求雨等活动中表演;演奏者在敲击大鼓,锣,钹中倾情舞动,把自己生命的律动和祈求丰收的愿望都融会于表演之中;表演者协作默契,整齐划一,气概磅礴,威武凛凛;强奏时,鼓声震天,钹光闪耀;轻奏时,又如春雨滋润禾苗,给人们带来愉悦与鼓励,从而增强求得好年景的信念;这该是《》“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的意境;
民间传奇:传奇尧王将两个女儿娥皇,女英许配给舜作妻子,从今帝尧二女便以万安村为婆家,羊獬村为娘家;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娥皇,女英回娘家时,万安村群众敲锣打鼓送行,回来时羊獬村群众敲锣打鼓送回,以示威武;从那时起,就有了威武锣鼓;经过几千年世代相传,演化成现在的节奏很强的威武锣鼓;在临汾的一些县份,大的村子几乎都有锣鼓队,而大的锣鼓队往往达到百人以上,击奏起来,气概雄壮,姿态健美,特别威武;
6
-
梅花糕
密糕
威风锣鼓
7
-
太平鼓是以太平鼓为道具的舞蹈,民间艺人称之为“唱绳”,象征“太平安乐”;表演者成双成对,腾挪 跳动;每人左手持鼓,右手持鼓槌,边打边舞,鼓声和金属声动听动听;小伙子跳起来,伸展直立,姑娘家就舞姿柔韧轻巧;门头沟大峪村太平鼓,据说来源于清代,每年春节前后,青年妇女和小孩子们三五成群“斗公鸡”,“扑蝴蝶”,“走月牙”;这种舞蹈一般在旧历腊月初一至来年二月初二时才表演;
太平鼓历史较悠久,唐代已有,满族打击乐器,外形与团扇相像,多协作舞蹈动作敲击;宋代谓之“打 断”,明代民间称为“太平鼓”,称为“猎鼓”;用于祭祀,祈福的歌舞表演,以后用于民间庆祝新春佳节消遣活动;旧历除夕,灯节时人们都击太平鼓并演唱,舞蹈,成为一种叫做“太平鼓”的歌舞形式,以求“太平”之意
太平鼓
8
-
太平鼓
9
-
“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励形式,特殊是延安地区的安塞县,榆林地区的横山,米脂等地最为盛行,是陕西民间舞蹈中具有较大影响的舞种之一;安塞腰鼓是一种特别特殊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呈现出西北黄土高原农夫朴实而豪爽的性格,张扬出特殊的艺术个性;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在香港,在中国的各地呈现风采,并为世界瞩目;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表达着陕北高原民众忠厚淳朴,悍勇威猛的个性与性格;早在1986年,安塞腰鼓就荣膺首届中国民间舞蹈大赛最高荣誉大奖,近年来,它先后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香港回来庆典等大型活动中表演,2021年国庆典礼,并赴日本等地进行表演;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表演;
安塞腰鼓
10
-
中国鼓文化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