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桓谭路以南项目
地块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7-6-12
第一章房地产投资宏观环境
淮北概况
(一)人文、地理及交通条件
1、区域位置与交通状况
淮北市位于安徽省北部,东经116度23分——117度02分,北纬33度16分——34度14分之间。地处华东地区腹地,苏、鲁、豫、皖四省之交,北接萧县,南临蒙城,东与宿州比邻,西连涡阳和河南永城。南北长108公里,东西宽60公里,总面积2741平方公里。
淮北市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以平原为主,%,%。本市河流有十多条,总长378公里,主要河流有濉河、南沱河、闸河、龙岱河、岱河、龙河、湘西河、洪碱河、巴河、王引河、新北沱河、包河、浍河、懈河、北淝河等自然和人工河流,面积约18万平方米。素有“百里煤城”美誉,大小煤矿星罗棋布。全市因采煤塌陷土地已达15000公顷,形成永久性水面4000公顷,季节性水面5000公顷。春秋季明显短于冬夏季,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全年主导风向夏季多为东南风,冬季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2、行政划分及隶属关系
淮北市位于安徽省北部,苏、豫、皖三省交界处。市辖一县三区:包括濉溪县(10镇1乡,413村,24居)
、相山区(1镇7办,40村56居)、杜集区(3镇2办,92村,20居)、烈山区(3镇5办,84村, 43居)。
3、人口状况
2006年,,,。常住人口204万人,与上年持平。
2006年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标
年末数(万人)
比重(%)
指标
年末数(万人)
比重(%)
全市户籍人口
-
其中:非农业人口
农业人口
其中:男性
女性
其中:0-18岁
18-60岁
60岁及以上
4、城市发展的优势与制约因素
(1)自身优势:
①煤炭资源优势。淮北已探明储量84亿余吨,且煤种齐全。随着国家新能源战略的实施,淮北市煤炭资源的品种优势将进一步突出,是全国少有的具备发展煤化工条件的煤产区之一。
②区位优势将逐步显现。淮北是安徽距离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最近的城市,是安徽离出海口最近的城市之一,也是距离未来中俄联合建设欧亚大陆桥最近的城市。京福高速、连霍高速的贯通,京沪高速铁路的修建,进一步改善了淮北市的交通条件,淮北市东西互补、南北交融的区位优势逐步提升。
③劳动力资源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大批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熟练的产业工人,劳动力成本远远低于长三角地区,比较优势明显。
④综合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十五”以来淮北市经济呈加速增长态势,地区生产总值及财政收入等增长速度指标一直位居皖北地区前列。
⑤推动经济加速增长的重大项目布局初步形成。煤炭、电力、煤化—盐化一体化、煤化工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已经实施,新经济增长点开始全面孕育,推动经济加速增长的重大项目储备充裕。六是社会精神文明优势。经过多年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得到了极大提高。
(2)面临的挑战和制约因素:
①从外部制约因素来看,我市经济发展高度依赖煤电产业,煤电产业增加值占整个工业增加值的80%以上,产业结构过于单一,抵御宏观经济波动风险的能力弱,易受国际、国内能源价格波动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冲击。
②从内部制约因素来看,一是资源及环境要素的制约。我市水资源匮乏,人均水资源占用量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2/5,且地表水污染严重,造成功能性缺水。工业“三废”、采煤塌陷速度仍在加快,对维护淮北的生态环境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二是资金的制约。企业的融资能力偏弱,融资以贷款为主,融资方式和渠道单一,投融资机制不活,制约了企业的成长和经济的发展。三是人才制约。在采煤、选煤方面人才济济,但其他方面的人才就明显不足,特别是煤化工、管理、开放型等专业人才有限,人才的后备资源不足。四是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农业人口较多,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产业化水平偏低,县域经济发展缓慢。中心城区规模小,聚集功能不强,辐射能力弱,对农村经济的带动力不足。五是开放型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等发展不足。经济发展对资源依赖性较强,企业的自主创新动力不足;经济外向度较低;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小,远低于全;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慢、总量小,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低。
(二)历史沿革与文化属性
相传公元前21世纪,商王朝的创立者商汤的十一世祖相土向东部开拓疆土,建城于相山
淮北市桓谭路以南项目地块可行性研究报告_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