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教案
语文组 李晓春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不和世俗同流合污鄙弃官场生活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态度,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决的人生追求。(精品文档请下载)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实词的一词多义。
3.朗读理解课文,结合有关背景知识探究理解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和率性而为的个性。
【教学设想】
因课文内容比较艰深,故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
【教学方法】
讨论、比较、探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预习】
1.读课文,利用注释、工具书,初步把握文章;朗读课文,找出押韵的字,由押韵归纳各层大意,理清背诵思路,背诵全文。 (精品文档请下载)
2.分类归纳古汉语常识。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例: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
(2)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词。 例:①景翳翳以将入。(景,太阳。今常用义“风光”、“光景”等)。②悦亲戚之情话。(亲戚,亲属戚属。今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精品文档请下载)
(3)一词多义。(归纳“奚、胡、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行、引、乘、策”等四个实词的一词多义。)
疑问代词 例:
奚 ①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②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胡 ①田园将芜胡不归(为什么) 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什么)
曷 ①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
焉 ①复驾言兮焉求(什么)
何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什么)
实词 见教材练习二
(4)词类活用
例:眄庭柯以怡颜(怡,使动用法,使颜怡。)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作名词,傲世。)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作名词,空膝的小屋。)
策扶老以流憩(流,动词作状语,没有定规地随时随地。)
或棹孤舟(棹,名词作动词,用桨划.)
感吾生之行休(行,动词作状语,将要。)
(5)古汉语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
例: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求什么。)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
注:以上为预习参考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独立或和同学一起完成,以扫清阅读障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精品文档请下载)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宋朝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有这样一句话“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这个“不为五斗米而折腰”铁骨铮铮的汉子,影响了不知多少封建士大夫。钟嵘在《诗品》中称陶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抖落了满身的污浊之气,愤愤弃官归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共同倾听来自遥远的声音——“归去来兮辞”。(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朗读课文
(一)老师配音朗读课文
朗读常规指导: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本文有不少感慨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慨句读“↘”调,疑问句读“↗”调)。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二/二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僮仆/欢送,稚子/候门"。六字句以一/二/一/二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多媒体1,利用声像技术,展示课本插图,营造一个旷达悠然、美妙和谐的境界。)
(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入情入境。
(三)学生推荐代表朗读本文,要求读出感情,并说出根据。
三、讨论研究(分小组讨论研究,推荐代表发言评论,感受文章内容)
提问1:“归去”两字是诗眼。你能扣住“归去”二字,准确地给这个标题来设计几个问题吗?可以设计哪些问题呢?(以“归去”两字为核心来解读本文)(精品文档请下载)
讨论明确:(1)从何而归去?(2)为何要归去?(3)如何归去?(4)归去以后,如何?(5)归去时及归去后的心情是怎样的呢?等等。(精品文档请下载)
(1)从何而归去?
引导学生结合课本注释,理解陶渊明出仕及归隐情况。
明确:从官场而归去。
(2)为何要归去?
古人不是深受儒家 “学而优那么仕"思想影响吗?范进、孔乙己等一大批读书人不是每日做着“为官梦”吗?为何做了官的陶渊明却如此决然决然地分开官场而走上“归隐”之路呢?(也可这样问:他为什么要辞官?)先不说课文内容,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在诗歌《归园田居》中的几个诗句,可能对我们研读课文有一定的启发.(精品文档请下载)
补充:《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
归去来兮辞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