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有感
灵宝市五亩乡中心小学 方江辉
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我们每人仍是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我们每人有两种思想。读书,应是我们每一位老师的必修课,但读书交流活动,其目的就是不仅只是老师们自已读书,而且还在于互相交流、分享、欣赏。“读书活动"是我校开展师德七个一系列活动之一,学校为每位老师精心挑选书籍,通过此次读书活动,使我更加擅长考虑,更加远离急躁,更有教育的智慧,教育更加美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真理;有了爱,也不等于有了教育,这也是真理。前者告诉我们,教育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对孩子的爱;后者提醒我们,教育仅仅靠爱是远远不够的,教育还需要智慧。在任何时代,人们强调的,,外面渴望智慧。王晓春老师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正是一本为老师提供教育智慧的书。初次拜读王晓春老师编写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就感觉王老师的语言离自己太近了,好象就是写得我自己身边的事,我知道,这些文字来自王老师的工作理论,来自王老师的亲身体会,来自王老师的勤于考虑和细心观察……,但不是抽象地谈理论;有案例,但不是单纯地讲故事。他用教育科学之利刃,冷静而智慧地剖析着我们几乎每天都会遇到的一个个教育难题——其实,作者的教育之爱正倾注于对一个个教育难题的剖析之中。面对作者在书中列举的一个个详细的“问题学生“,我会不知不觉地进入一种教育的情景,并忍不住和作者一起考虑和讨论,进而情不自禁地想到自己的学生和自己的教育,在享受阅读快感的同时受到思想的启迪。翻开这本书,我们便翻开了教育智慧的“百宝箱”。教育问题学生之所以不够奏效,主要是因为我们并没有耐心把问题真正稿清楚,所以,也就谈不上对症下药。假设我们能认真读一下这本书,就会帮助我们找准问题学生病因的同时,也找到治病的药方。现将读书心得和各位老师汇报交流,同大家共勉。(精品文档请下载)
一、“没有研究学生的愿望,只有管学生的冲动”。
回想自己在处理班级事务的时候,为了尽快解决问题,大部分时候都是将犯错误的学生训一顿,训到学生泪流满面,成认错误,我认为这就是我要的结果了,然后就此了事。如今想来,这种做法只能是隔靴搔痒,收效甚微。假设当时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将问题前后分析清楚,将学生的状况搞清楚,理解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做,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不再犯错,这才是最重要的,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否那么,只能像王老师所讲,这样的“教育永远不会走向科学,只能停留在最一般化的管理阶段,而且会越来越行不通”.(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不问‘为什么',只问‘怎么办’”.
在我的教学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如何去做。这时心里最盼望的是有一个人来告诉我如何如何去做,然后自己不用费脑筋就大功告成,那才最好呢!其实,这只是我们的梦想,自己的工作自己完成,没有人会来告诉你可以怎么做,没有现成的答案,一切都靠你自己,靠你自己去考虑,去尝试,去探究。当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适用于每个学生的,还是要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精品文档请下载)
三、“工作方法主观化,情绪化”。
知道自己是一个很情绪化的人,所以在工作中尽
读书感悟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